在這個碩士、博二亡滿街走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缺乏的卻是人心的忠誠,盡管現代社會的忠誠是—種基於與“契約精神”的權利和義務對等意義上的忠誠。
當然,忠誠的員工也不是像恐龍般徹底滅絕了,依然有不少人“義”字當頭,甘願和單位同生死、共存亡,因此獲得了意外的收獲。
王曉和李航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又一起到南方找工作,兩人應聘到了一家計算機軟件公司工作,負責某種辦公軟件的設計開發。說實話,這個公司規模確實太小,包括老板在內一共才六七個人,注冊資金10萬元人民幣。
進入公司後才知道,連這10萬元可能都有水分。公司當時的辦公環境就是一間破舊的地下室,陰暗、黴臭、潮濕,天一下雨,天花板上凝聚而成的水滴就會源源不斷地往下滴;電腦上都要罩著厚厚的報紙;連廁所都沒有。
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值得欣慰的是,他們的產品市場前景看起來很好,隻是資金的瓶頸卻隨時有可能將美好的夢想扼殺。最要命的是,他們公司的產品沒有品牌,隻好賒銷,又遲遲收不回貨款,資金儲備少,最後連員工的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這樣的公司很難與市場上那些實力雄厚的公司競爭。三個月後,李航動搖了,勸王曉不要在這家公司幹了,在這個城市有的是好公司,為什麼非要在這一棵樹上吊死?別希望得到股份和分紅,老板自身難保,哪裏還有紅利給你?當初他們之所以願意來這個小公司,一是因為背井離鄉急於安身,二是因為老板承諾給他們10%的股份。
老板比他倆大不了幾歲,看上去完全是一副書生模樣,態度很誠懇,工作很務實。看到老板每天夜以繼日地奔波以及他那誠懇的眼神,兩個人又不忍心提出辭職,他們知道創業的艱辛,老板如今也是沒有辦法。想起王曉過生日的時候,老板在自己的家裏為他慶祝,親自下廚做了幾個好菜,還說了很多抱歉的話,他們就更不忍心走了。最後,他們終於咬咬牙決定留下來與老板一起奮鬥。三年後,經過無數次市場風雨的打磨,他們公司的產品終於在市場上打開了銷路,獲得了成功。王曉和李航成為老板的左膀右臂,成為企業高層管理者。
每個上司總是不斷地尋找那些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時發現並辭退那些對單位發展形成阻礙的人。這就是職場人事管理的法則。
獎賞隻屬於那些工作得力的人。為了升職加薪,人們必須對單位和單位領導人富有同情心,站在單位領導人的角度,把單位當成自己的事業,並投入自己的忠誠。
把單位當成自己的事業,站在單位領導人的角度看問題,人們就會產生一股強大的精神動力,就會自覺自願、自動自發地去工作,並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執行力,開拓自己的前途。
隻有站在單位領導者的角度,才能把工作考慮得更加全麵;隻有站在客戶的角度,才能使客戶感受到自己的熱情和專注;隻有擁有單位領導者心態並能替單位領導者做一些自己職權範圍內能做的事,才能培養自己成為未來的企業家……堅持下去,人們必然會擁有自己的事業!
以上司的心態對待工作
一個有準備的打工者,肯定會在日常工作中以上司的心態要求自己,將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當做經驗與知識積累下來。久而久之,必然就具備了當上司的條件。如果一名員工以上司的心態來對待工作,那麼,他就會從全局的角度來考慮自己的這份工作,確定這份工作在整個工作鏈中處於什麼位置,找到做好分內工作的最佳方法,從而把工作做得更圓滿、更出色。以上司的心態進行工作,他就不會拒絕上司指派的需要用時間和精力來承擔的工作,並且認為這是表現自己工作能力、鍛煉自己工作技能和毅力的一次良機。有了這樣的心態,他就會因工作做得出色而獲得加薪或晉升,或因縱觀全局的領導能力而得到培養、鍛煉和晉升,從而為將來自己創業做好準備。
拿破侖-希爾曾經聘用了一位年輕的小姐當助手,她替他拆閱、分類及回複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當時,她的工作是聽拿破侖·希爾口述,並記錄內容。她的薪水和其他從事類似工作的人大致相同。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口述了一句格言,要求她用打字機打印出來:“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
她把打好的紙張交給拿破侖·希爾時說:“您的格言使我獲得了一個想法,對您、我都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