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漂亮的金發女郎又飄然而至,要他幫她抱起小貓。哈裏斯還在大聲地讀,根本沒有理會金發女郎的話。
終於讀完了,哈裏斯鬆了一口氣。這時總裁走了進來問:“你注意到那位美麗的小姐和她的小貓了嗎?”
“沒有,先生。”
總裁又說道:“那位小姐可是我的秘書,她請求了你幾次,你都沒有理她。”
哈裏斯很認真地說:“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讀完那篇文章,我隻想如何集中精力去讀好它,這是考試,關係到我的前途,我不能不專注一些。”
總裁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說:“小夥子,你表現不錯,你被錄取了!在你之前,已經有50個人參加了考試,可沒有一個人及格。”他接著說:“在倫敦,這樣有專業技能的人很多,但像你這樣能專注工作-的人太少了!你會很有前途的。”
果然,哈裏斯進入公司後,靠自己的業務能力以及對工作的專注和熱情,很快就被總裁提拔為經理。
有經驗的園藝家有時會把許多能夠開花結果的枝條剪去。這在一般人看來一定覺得可惜,可是為了使樹木迅速生長,果實結得更加飽滿,就非得忍痛將這些多餘的枝條剪掉不可。否則,將來收獲時的損失,一定會遠遠超過這些剪掉的枝條。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為什麼一定要把許多快要開放的花蕾剪去呢?它們不是一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嗎?他們剪去其中絕大部分,可以使所有的養料都集中在剩下的花蕾上,當這些花蕾開放後,便會成為更大、更豔、更美的奇葩。
正如培植花木一般,有些員工與其把精力分散到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不如看準一項工作,然後集中精力鑽研,埋頭去幹,這樣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愛默生說:“一心朝自己的目標前行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同樣,我們一心朝著我們的目標努力,又有誰能妨礙我們的上升呢?
用技巧彰顯自己的成績
在日常工作中,人們參加會議或培訓,走進會場後總是習慣地想找一個靠後的位子悄悄坐下,聽見工作人員響亮地重複說“請先坐滿前排”,才硬著頭皮到第一排坐下。是的,在日常開會時,後排的座位總是先被坐滿;開會發言,總想別人講過了自己再說;單位辦事,總是希望別人挑頭,自己跟在後麵隨大流,勝則有分,敗則無責任。坐後排心裏確實會多一些安全感,但在一次次的重複中,人們會發現自己漸漸變得平庸起來。
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出色,不願被機會遺忘。如同讀書時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自己明明知道,卻不敢舉手,等別人先站起來回答對時受到表揚,心裏又暗暗懊悔:“唉,要是我先講的話……”
然而,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不要去等“伯樂”來慧眼相識,也不要盼“劉備”三番五次來邀請,而要自己站出來去競爭。
謙虛的真義是善於學習而不是消極逃避。敢於表現,才會進步。
那麼,就把“先坐滿前排”當做生活中的一個規則來實行,在每一個細小的行動上以己為榮,建立起自信心。
當然,坐在第一排時太顯眼了,就在領導眼皮底下,甚至被眾人矚目,肯定會有點壓力。但哈佛MBA的教程告訴人們: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關鍵問題在於會不會有章有法地“秀”自己!
不知人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很賣力地工作卻總也得不到上司的賞識?如果答案是“Yes”,那麼,就應該聽聽朋友的經驗。有一位女士在一家化妝品公司做業務員,雖然她一直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總沒能在職位上更上一層樓。最近,她卻欣喜地告訴筆者,她升職了,因為她學了一招,叫“用技巧彰顯自己的成績”——換成通俗的講法就是“讓別人為自己抬轎子”。
在職場中能不能得到上司的賞識,是職業生涯是否順暢的一個關鍵,這首先要清楚地認識上司欣賞的是哪類行為或特性,他所欣賞的也就是下屬要重點傳遞的信息。比如說上司很喜歡員工加班,看到員工在下班時間還在加班他就特別開心,下屬就要多在辦公室裏停留;如果上司是個很重視家庭生活的人,下屬就多在他麵前提起自己的太太和孩子,把他們的合影放在辦公桌上。
自然,在“秀”自己的過程中一定要操作得非常自然。如果讓上司發覺是自己刻意為之,可能反而會對自己有所戒備。
有—位女業務員,她有一個合作了很多年、交情非常好的客戶,她在這個客戶身上花了很多心血,總是盡心盡力地滿足客戶的各種要求。在一次公司和客戶聯歡的年會上,她很“自然”地將這位客戶領到了部門經理麵前,讓他們聊天。在聊天中,客戶對她倍加稱讚,告訴經理這些年來她是如何盡責地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是如何周到地替他們服務的。部門經理聽後非常高興,年會結束後就在大家麵前表揚了她,希望別人多向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