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挨批的態度上,人們不妨學習烏龜的“自衛”哲學。如果上司正在氣頭上,那就像烏龜一樣“縮起”自己的不滿和辯解,讓上司把火發完再說吧。這樣的比喻也許讓人覺得自己很懦弱,但這裏麵卻是包含著既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又尊重上司的大智慧。
1.誠懇接受批評
對於上司的批評必須采取正確的態度。如果上司批評得合情合理,則要誠懇接受,並且下次不能犯類似的錯誤。如果上司批評得不對,也要暫且接受,一則體現對上司的尊重,二則誠懇謙虛的態度確實有利於改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上司正在氣頭上,員工大為光火當麵頂撞,那麼事情就會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即便是上司有時失察,冤枉了自己,也沒有必要反複糾纏,非得弄個一清二楚才行。一個人隻有懂得寬容待人,才能建構起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本著積極處理問題的態度,正確地對待別人的批評,把工作做好。
2.慎用解釋
員工大多是因為和上司意見相左從而受到上司的批評。其實,一個人之所以那樣去考慮問題,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和道理,所以,在受到上司批評時,他的心裏肯定會有多條理由解釋自己的行為。但是即使他確信自己百分百正確,麵對自己的上司,也要慎用解釋。
事後解釋,比當麵澄清效果好。上司之所以提出批評,自有他的道理。不要試圖在上司還在氣頭上去解釋什麼,這樣隻會讓事情越來越糟,上司根本聽不進你的意見,或者即便認為員工是對的,也因為發怒的慣性,會讓現場氣氛繼續緊張下去,不能立刻為員工“平反昭雪”。
遇到這種情況,應當在事後心平氣和的時候,向上司說明事情的原委,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上司意識到批評是錯誤的,他也會作出自我批評。這樣就會融洽上下級的關係,既可維護上司的威信,又可增強上司對員工的信賴。
有時候間接解釋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請第三者幫忙說明情況,或是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說明情況,可以免除麵對麵解釋的尷尬,也給上司留有思考的時間。
對上司進行解釋必須做到解釋要點為止。如果有向上司解釋的機會,應該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則,揀大的、重要的問題說;如果是麵麵俱到,糾纏到一些細枝末節之中,讓上司聽得一頭霧水,這時候即便自己是有理的,恐怕也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要善於服從自己的上司
不是所有人都能遇上個令自己心服口服的上司,但是聰明的員工要善於服從自己的上司。有的上司辦事雖然目標明確,但缺乏實施能力,在布置工作時雲山霧罩地講一通,出了岔子,反過來怪下屬糟蹋了他的點子;有的上司自己沒有主意,員工出謀劃策,他一把搶過來占為己有;還有些上司固守老~套,員工都想革新,就他百般阻撓……在這樣的上司手下做事,員工該怎麼辦?有一位職場人士談了他的切身感受。
有位朋友抱怨自己的老板,說他怎麼笨怎麼蠢,她在他手下工作了近2年,極感壓抑。我委婉地說:既然他已經是你的老板了,是不是可以先學會服從。
還有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我他被解雇了。聽了這個消息,大家都為他欷歔不已。但回頭想想,這個朋友在笨老板手下工作了3年,憋屈了3年,最後被老板隨便找個理由炒了,是不是他也有點問題?
別跟老板尤其是頂頭上司慪氣。什麼上司的愚蠢問題、愚蠢行動啦,什麼上司處理問題不公平、不實事求是啦……通通是沒有的事!如果上司愚蠢,那是你愚蠢地選擇了上司。如果上司不公平,那麼你作為他的下級,本來就沒有站在一個平台上,也就沒有什麼公平可言。
剛工作那會兒,我對老板橫看豎看都不順眼,毫不謙虛地認為,學化學出身的老板在財務方麵肯定不如我,公司的進賬出賬、財務報表等等,哪一樣離得了我?每次聽到他提出的有關財務的愚蠢問題,我總在心裏哀歎:如果我是老板。公司一定會更好。
時間長了,才覺出當初的愚蠢——職場比拚的是綜合素質,而不是專能,或許老板在很多方麵不如自己,但畢竟也隻是在某些方麵而已。老板統抓的是全局,何必做到樣樣精通。即使在一個部門中,自己也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一個流程和環節。再說,人家坐得比自己高,自然有理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自己的功夫多半比不上他的一技之長,或者他的綜合素質勝自己一籌,至少自己的經驗閱曆略遜他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