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表情怪異地幹笑著。
小王知道自己可能又說錯了,隻是不知錯在哪兒了。後來旁邊的一位同事告訴他:“說咱們的領導年輕有為一點不錯,隻是你不知道他自小在農村長大,風吹雨打地吃了不少苦,免不了有點滄桑感。其實他剛過三十啊!”
小王感覺不能再在這個單位幹下去了,隻好找了一個借口辭職了。
小王不適當地讚美領導,卻引起領導反感,其根本原因在於對他的領導缺乏足夠的了解,而且口無遮攔,說話也沒有分寸,導致一錯再錯。如果把讚美變成無休止地亂吹捧,隻能使自己變得絲毫不值得信任。
因此,稱讚上司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做到“不卑不亢”。若在最初就保持這種態度,可能有的上司第一次、第二次感覺接受起來有些困難,但第三次相信他就會習慣了。如果以為上司是領導,就唯唯諾諾、低三下四,有朝一日再想態度強硬起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上司並不會因為他們這樣就賞識他們、重用他們,說不定心裏還會看不起他們。
讚美上司,還要善於選擇適當的場合。
上司的形象很多時候並不僅僅是代表他自己的,他還代表著其所在的單位、部門的整體形象,這就使問題有了一定的嚴肅性和重要性。上司的形象需要時時處處維護,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比如會議、參觀訪問等場合,上司更需要得到認可和稱讚。在公眾場合,上司要表現自己,自吹自擂效果一定不好,而且會傷及自己的臉麵。這時候若下屬站出來,以公眾的語言稱讚自己的上司,情況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很容易讓別人接受,更有一定的說服力。上司獲得了一定的滿足以後,對於使他獲得滿足的人怎麼會不另眼看待呢?
由於種種原因,下屬經常會在工作單位遇到上司的親戚或是朋友,這時候除了得體地表現出自己對上司的聽命和服從外,如有可能,還要適當地稱讚上司幾句。比如說他領導有方,所以才使單位有了這樣欣欣向榮的景象;說他對待下屬親切有禮,能夠為下屬著想等等,不僅會使其親戚朋友聽了以後很高興,而且上司自己也同樣會感到臉麵有光。當著上司的親戚和朋友的麵稱讚他,最好是以集體的口吻進行稱讚,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別人知道上司在一個集體中的權力和地位,增強上司的榮譽感。
上司的上麵可能還有比他更位高權重的人,如果在上司的上司麵前說了一句不經意的不好聽的話,可能會成為上司前進道路上巨大的絆腳石,同時還可能使這位下屬永遠錯過晉升的機會。
讚美上司,要會巧借公眾語言稱讚。任何一個上司都希望知道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形象,但他更關注自己在集體或公眾心目中的地位。上司都明白這樣的道理:一個人說好不算好,大家說好才算好,抓住上司這種心理,在稱讚的時候加上公眾的語氣,以公眾的姿態來稱讚上司,其中融入自己的讚美,這樣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公眾的語言稱讚上司一是容易獲得上司的好感,讓他覺得讚美者沒有個人動機,客觀公正接受起來比較自然;二是這種稱讚在表麵上看是代表同事們的看法,可以避免同事的嫉妒和非議。
讚美上司,還要善於讚美不得誌的上司。不得誌的上司最怕被他人看不起,怕被別人看得一無是處。一個聰明的下屬一定要善:於二抓住上司的這種心理,在給予他同情的時候,給予他的成績和能力以充分的肯定,對他的長處和優點多加稱讚。
任何一個不得誌的人最需要的是他人的理解和安慰,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可在現實生活中雪中送炭的人不多,所以,一個聰明的人要善於充當這種雪中送炭的人。
稱讚不得誌的上司更需要講究策略,尋找最適合的方式方法。因為不得誌,所以這些上司都極度敏感,可能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和一句隨口所說的話都會給他造成傷害。所以在稱讚上司的時候,要針對他們的心理,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讚美。在稱讚的時候,可以為他的不得誌找到更多的理由,如失意也許是工作不順利,也許是不受賞識和重用;他現在失意落魄,但並不能代表他永遠都是這個樣子,暫時失意以後,緊跟著的很可能就是人生的得意。此外,在讚美時一定要做到真誠,能夠以情動人,不要流露出同情和憐憫,因為同情和憐憫隻能加重他的自卑,結果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