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要滿足自己的工作表現,永遠要做最好的,隻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上司眼中不可或缺的優秀員工。人們永遠不能做到完美無缺,但是在不斷增強自己的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人們對自己要求的標準也會越來越高,工作的質和量也會相應優化。這是人類精神的永恒本性。
“一步登天”隻會摔疼自己
這是個充滿誘惑的時代,人人都渴望成功,許多人都夢想一覺醒來就變成世界首富。如果說在物質貧乏的時代,阻礙人們走向成功的首要原因是人們沒有夢想、不敢夢想的話,那麼現在阻礙人們成長和成功的正是這些不切實際的夢想。
夢想很容易讓人們變得浮躁,而浮躁的工作態度使人們難以沉下心來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那些富於夢想的人認為現在的工作太平凡乏味,根本不值得自己投入精力去做,對待工作常常是敷衍了事,能應付就應付,能推諉就推諉。他們整日抱怨上司不識“千裏馬”,為自己“懷才不遇”而憤憤不平,牢騷滿腹。
持有這種心態的人常常好高騖遠,認為憑自己的能力應該擔任更重要的職位,享受更高的待遇。這些人整日忙於抱怨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認認真真地做好崗位的工作,以至於工作常常出現問題,使得上司不敢把重要的工作委派給他們。
富於夢想心態浮躁的人將希望完全寄托在“伯樂”身上,認為自己之所以在這家單位遭受挫折,原因在於沒有“伯樂”發現自己;如果繼續在這家單位待下去,那麼自己的“卓越”才能肯定會被埋沒,唯有離開這家單位,進入有“伯樂”的單位,自己才有出頭之日。正是抱著這種尋找“伯樂”的思想,他們不斷跳槽,希望以此改變自己的職業軌跡。可如此頻繁地跳來跳去,不但沒有越跳越高,未能實現自己的遠大夢想,相反卻因為能力不足、學習不夠、業績不佳而蹉跎了整個人生。
麥克是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的員工,他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兩年了。工作條件雖不算很好,但能學到一些東西。他每天按時上班,按部就班地工作,倒也樂得輕鬆自在。
有一次他參加同學聚會,發現大家都發展得不錯,都比自己要好一點,於是,他開始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了,考慮要向老板要求加薪,否則就找機會跳槽。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一個機會向老板提出了加薪的要求。老板隻是笑笑,沒有理會他。從那以後,麥克就再也打不起精神工作了,他開始敷衍工作。
一個月後,老板把他的工作轉交給了其他員工去做,大有“清理門戶”的意思。因為麥克也早就不想在這裏“委屈”自己了,於是便遞交了辭呈。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他並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不是條件差,就是薪水更低。最後他隻能懷著懊悔的心情找了個不如以前的工作來做。
正如麥克一樣,許多人經常工作跳槽,工作反而愈換愈差,因為他們根本無暇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裏積累經驗和實力,不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那些平常安於本職、全心全意工作的人,往往能夠大展宏圖。
實踐證明,職業人浮躁不但對企業有害,更會危害到自身。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他都必須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用心對待在職的每一天。職場很難一步登天,任何人要想脫穎而出,最大的把握就是把現在的工作做好,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奇跡。丟掉不切實際的夢想,戒除浮躁,隻有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在每一天的工作,先學會做一名優秀的員工,逐漸積累經驗,磨煉自己的意誌,增長自己的才幹,才能獲得職業的發展。
別讓“差不多”貽誤了自己
世界文豪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裏的一粒沙子。”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善·克勞斯比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大量成功和失敗的企業案例都證明:企業界不缺乏雄才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