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遠離單位裁員名單(3)(1 / 3)

糊弄工作隻能是糊弄自己

每一位精明的職業人都清楚,認真工作,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糊弄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自己。工作懶散的人,隻能得到單位的解聘通知書;認真工作的人則能得到單位的重用,能夠贏得晉升和加薪的機會。

可惜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有些人隻知道抱怨單位,抱怨工作,卻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他們根本不知道被上級重用是建立在認真完成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並散布這樣的言論:“何必那麼認真呢?”“說得過去就行了嘛。”“現在的工作隻是個跳板,那麼認真幹什麼?”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優良的業績。他們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晉升和加薪機會。

弗蘭克做了一輩子的木匠工作,他因敬業和勤奮而深得老板的信任。當他年老體衰、工作力不從心時,他對老板說,自己想退休回家與妻兒共享天倫之樂。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決,不為所動。老板隻好答應他的請辭,但希望他能再幫助自己蓋一座房子。弗蘭克自然無法推辭。

弗蘭克此時歸心似箭,心思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麼嚴格,做出的活兒也全無往日的水準。老板看在眼裏,卻什麼也沒說。等到房子蓋好後,老板將鑰匙交給了弗蘭克。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於言表。他一生建造了那麼多豪華的房屋,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

同是一個人,可以蓋出豪宅華亭,也可以建造出粗製濫造的房子,不是因為他技藝的變化。而是因為他工作態度的轉變。如果一個人希望自己一直能有傑出的表現,就必須始終認真負責地去工作,嚴於律己,善始善終。否則就會像老木匠弗蘭克一樣,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頭來卻因一次工作上的敷衍“糊弄”了自己。

無論在什麼單位,那些敷衍塞責工作的人往往會成為裁員的“熱門人選”。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擁有優秀的員工,企業的發展才能蒸蒸日上。如果企業不及時剔除“糊弄員工”的話,這種員工就會像個爛蘋果一樣,迅速使箱子裏的其他蘋果也腐爛掉,而企業也就會被慢慢腐蝕掉。

讓我們看一下通用電氣的前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是怎樣對待那些糊弄工作的員工的:

“每年,我們都要求GE公司的每一家分公司為他們所有的高層管理人員分類排序,其基本構想就是強迫我們每個公司的領導對他們領導的團隊進行區分。”

“他們必須區分出:在他們的組織中,他們認為哪些人是屬於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屬於中間大頭的70%,哪些人是屬於最差的10%。”

“如果他們的管理團隊有20個人,那麼我們就想知道,20%最好的4個和10%最差的兩個都是誰,包括姓名、職位和薪金待遇。表現最差的員工通常都必須走人。”

對韋爾奇的做法,戴爾公司董事長兼CEO邁克爾·戴爾也深有同感。當問到邁克爾解雇一名“最差”員工通常采用什麼方法時,邁克爾回答說:“動作要快,越快越好。如果有人持續表現欠佳,你可能以為等待會對他有利,那你就全錯了。實際上,你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由此可見,在職場中,隻有認真工作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提升最快的往往是那些工作認真、踏實肯幹的人。那些表現欠佳、應付工作的“最差”員工,往往是單位最先考慮的辭退對象。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如果今天自己糊弄了工作,那麼明天自己就有可能成為單位裁員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