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人期即為晉升作足準備(2)(1 / 2)

求職者最犯愁的是,在被問到“目前薪資”和“期望薪資”時,不知該怎麼回答。因為一般“期望薪資”是“目前薪資”的120%,“期望薪資”要高了吧,有漫天要價之嫌;“目前薪資”說低了吧,會不會被用人單位壓低價錢?David教給大家一些方法:若是實在無法回避這兩個問題,那就應該表現得既老實,又要有策略。老實告訴對方自己目前的薪資水平,但在說出“目前薪酬”時,不要“直別別”地說“2000”、“3000”,而是告訴對方:“我目前的工資構成是這樣的:基本工資是2000,房貼是500,車貼是400,每年有一次海外休假的機會……”這樣才不會發生新的單位給了自己更高的月薪,但綜合算下來還是吃虧之類的事。

不要十白說出自己目前的薪資後,新的單位會據此壓低自己的工資。David說,隻要一家單位考慮用他,他們一定會給他一份合理的薪水。

一樣的企業,因為性質不同,工資又分三六九等,如果一個人想要把自己“賣”一個好價錢,那他可要先摸清了底,看準了再開口。

“三資”企業分為廠礦型的合資企業、外國公司的辦事處和外商獨資的生產型企業3種。如果拿大學畢業生的起點工資作比較的話,其中:廠礦企業的工資水平偏低,在1700元到2500元之間;辦事處性質的公司起薪最高,在2000元以上,但最多不會超過3500元;居中的是生產型企業,介於2000元到2200元之間,最高不會超過2500元。當然,考上“接班人培訓”項目的除外。“接班人培訓”是為培養公司的管理人員而設的,像P&;G、英美煙草、可口可樂和微軟等公司都有這類項目,非常難考,但起薪非常誘人,一般在3500元到7000:元,還不包括2年的海外培訓等。不過,這種崗位的風險非常大,麥肯錫公司這類職位的起薪是1000美元,但淘汰率是60%,被淘汰的人絕對不可能得到換一個崗位的機會,而是出局。讓獵頭“賣”。能不能要到更高的薪水一個人被“獵頭”獵,會不會打破“跳一次槽,加薪20%”的規矩,使自己大幅度升值呢?James說,雖然獵頭公司是根據被獵者的薪水拿報酬,但獵頭公司並不會做幫著被獵者哄抬身價的事。James曾應北京一家公司的要求,幫他們找一個會計師,結果,他們在天津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那人當時的月薪是7000元,他和James說,隻要能加一兩千塊,他就去了。

James了解這家公司的會計師崗位的起步月薪是17000元,但他沒有“教唆”那位應聘者開高價。James這麼分析緣由:“如果他開價17000元,企業可能會覺得他要的價錢和他目前的月薪差距太遠,不會要他;而如果企業覺得他合適,錄用他了,自然也不會少開薪水,因為企業也有顧慮——如果給他的薪水太低,他是否會被別人挖走。”對於求職者來說,酬勞是很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他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以及他的生活水準,因而在擇業時一定要與用人單位商談。但是,討論薪酬與商品買賣過程中赤裸裸的討價還價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盡管麵試雙方都不諱言薪酬問題,但一個人的薪酬與其能力、作用、表現、貢獻等息息相關,如果在用人單位尚未了解求職者的上述情況時,他就直奔主題,好像找這工作就是衝著幾兩銀子而來,那麼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會大打折扣。求職者有機會進入商討階段,如果開價過高,將難以被用人單位接受;而開價過低,吃虧的是自己位一剛從大學畢業的求職者在參加某單位求職麵試時,當麵試官問“你的期望工資是多少”時,這位求職者一時不知所措,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羞答答地報了一個數字,結果因報價太低被人懷疑其能力低下,失去了工作機會……因此,對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應掌握一定的應聘技巧,很好地把握與用人單位討論薪酬的時機。如何談薪酬商洽薪酬的關鍵在於把握好談話的時機,切忌開門見山。

按照一般的招聘程序,麵試者在對求職者的能力、個性、工作態度等有了一個初步印象之後,會主動向求職者介紹本單位的薪酬、福利待遇等情況,然後問求職者“你認為如何”。這時,求職者可以很自然地將自己的要求提出來。有些招聘單位在麵試時會直接問:“你期望的薪酬大約是多少?”此時,求職者可以以退為進地提出反問:“隻要有發展機會,我願意接受貴單位的薪酬標準,不知按規定這個崗位的薪酬標準是多少?”這樣,求職者不但沒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以摸清對方的底。如果他對對方的標準滿意的話,那麼雙方就可能一拍即合。如果用人單位要他開價,他也可結合實際告訴對方一個薪酬幅度,給雙方都留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