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人期即為晉升作足準備(1)(3 / 3)

善於選擇薪資理想的單位

如今,企業工資分配不再是由國家統一確定工資水平和調整工資,而是在國家和當地政府宏觀調控指導下,由企業自行確定工資分配水平、分配形式並自行調整工資。在這種情況下,不同企業的工資分配水平和職工工資收入千差萬別,有的高低相差懸殊。求職者求職應聘,用人單位能給自己多少工資是一個應重點考慮的條件。那麼,求職者如何從工資角度選擇應聘理想的用人單位呢?

首先,求職者要了解當地勞動力市場及人才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統一規範和製度要求,定期對各類企業中的不同職業(工種)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查、分析、彙總、加工,形成各類職業(工利)的工資價位,向社會發布,用以指導企業合理確定職工工資水平和工資關係,調節勞動力市場價格。目前,全國許多大中城市都已建立了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製度,對各類職業、職位的工資水平分為高位數、中位(平均)數、低位數三檔,每年6月底之前發布一次,供企業和勞動者查詢、參考。求職者在進入市場應聘時,有必要對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有所了解,心中有數,作為選擇用人單位的對照、參考標準。

其次,求職者要掌握招聘用人單位現行工資分配情況。用人單位尤其是各類企業,工資分配水平有高有低,差距較大。僅從企業性質來說,外商投資企業尤其是歐美國家來華的外商投資企業工資水平較高,月薪可高達數千元甚至上萬元;港、澳、台資企業次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效益好的月薪可達幾千元,而效益差的月薪僅為幾百元。我國私營企業大多尚處在原始積累階段,工資水平偏低。從企業工資分配形式來看,有的企業實行的是技能工資製,有的企業實行的是崗位職務工資製,還有的企業實行的是計件工資製。外資企業中方高級管理人員還有名義工資與實得工資之分,其名義工資與實發工資之間的差額部分,用於企業中方職工補充社會保險、職工福利和住房周轉金。求職者隻有掌握了這些情況,才能在市場上應聘時慎重、準確地選擇自己理想的就業單位,防止選擇上的差錯。有的用人單位公布的高工資,要員工到達一定職位、職務或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才能拿到。求職者如不知情,就會被用人單位所謂的高薪所迷惑。

再次,求職者要分析用人單位工資增長的潛力和趨勢。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的工資分配水平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市場供需等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求職者在應聘用人單位時,不能隻看眼前利益,還應分析研究企業發展及其二二資增長的潛力和趨勢。如有的企業屬於傳統的舊經濟類型,工資可能會負增長。有的企業雖然目前工資水平不高,但企業屬於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和新經濟範疇,如涉及電子通信、集成電路、軟件、芯片、生物製藥及基因技術、新材料及納米技術等新經濟的企業,發展前景廣闊,因而其工資增長的潛力較大,求職者進入這類企業就業,工資收入一定會水漲船高。

最後要說明的是,求職者從工資收入角度選擇用人單位時,不僅要從以上幾方麵去作出選擇,同時還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如學曆和具有的專業技術、管理或操作能力,年齡及身體素質,自己所能勝任的崗位和職務,以及所能提供的勞動等,基本做到對號入座,這才有可能被用人單位聘用。否則隻能是一廂情願,好高騖遠,難以實現自己就業的選擇。

職場新人如何與人談“薪”

推銷產品時,產品能不能賣得起價,完全取決於對方的需求是否強烈。當對方的需求不夠強烈時,要想辦法刺激他的需求。但如果對方已經表現出很強的需求,這時候不妨提醒自己冷靜些,先摸清對方的底牌,說不定,產品的價格會遠遠高於自己的想象。

愛迪生還沒出名時,曾發明了一個產品,憑直覺,他覺得這個產品市場前景不錯,應該能賣出個好價錢。這時他得知某公司老板對自己的產品很感興趣。在與老板談判的過程中,愛迪生感到老板對這個產品的興趣已經超過自己的預料。當老板問他願意以多少錢出賣這個產品時,他正準備說出自己的價錢,但轉念一想,為什麼不先摸摸老板的底,看他願意出多少錢?於是他讓那個公司先報個價格。

老板說:“給你40萬美元行不行?”這可真是大大出乎愛迪生的意料:他原打算以5000美元賣掉自己的這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