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欣賞,並不是一朵花要綻放的理由;
有沒有人鼓掌,並不是一棵樹要矗立的理由;
有沒有人關注,並不是一片海要湛藍的理由;
有沒有人歡呼,並不是天空要放晴的理由。
有沒有人記得,並不是你不快樂的理由。
快樂來自心底,彌漫周身,
那是屬於你自己的理由。
別那麼輕易就不滿
與其對別人處處不滿,不如先問問自己:“哪裏來的那麼多不滿?”
有一棵非常漂亮的幼苗,比其他兄弟姐妹都長得高,而且長得很快。看它那嫩嫩的葉冠高傲地昂首向天,就知道它也為自己的茁壯成長而感到驕傲。
可是在幼苗的身邊,卻有一根又幹又直而且破舊不堪的木棍站立著,這簡直叫幼苗無法忍受。於是它傲慢地對木棍說:“喂,我說棍子,你難道沒發覺你挨我太近了嗎?我們之間的差別那麼大,你和我在一起,隻會顯得你更醜,你就不能離我遠一點兒嗎?”
木棍看了它一眼,默不作聲,一動不動。
幼苗火氣躥上來了,它環視一周,發現圍繞著自己的籬笆也是那麼難看,於是更加不滿地嚷道:“籬笆,你就不能也走遠些嗎?你可真讓我感到討厭!”
籬笆同樣也隻是看了它一眼,沒有作出任何回答,也沒有挪動身體。幼苗暴躁得要跳起來了。
這個時候,一隻蜥蜴路過這裏,剛好聽見了幼苗的叫囂。它抬起頭看著幼苗,嘲諷地說:“我說這棵長得又高又漂亮的幼苗呀,你漂亮的外表真是蒙蔽了你的眼睛,你難道從來沒有低頭看看,如果沒有木棍,你靠什麼站立?說到籬笆,難道你沒有發現,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你不受到壞蛋的侵襲嗎?”
高傲的幼苗隻顧自己心情的好壞,根本意識不到引起自己不滿的木棍、籬笆,恰恰是在生活中無私扶持,保護自己的夥伴。不能平靜下來弄清事情的真相,一味衝動,隻會傷到對方的心。
茶餐廳裏,一位顧客憤怒地指著麵前的杯子,對服務員大聲喊道:“這是什麼牛奶?變質了,把我的整杯紅茶都糟蹋了!”服務員慌忙賠禮道歉說:“先生,真是太抱歉了,我立刻給您換一杯。”
新的紅茶很快就端上來了,茶碟裏放著新鮮的牛乳和檸檬。服務員把托盤小心地放在顧客麵前,然後微笑著輕聲說:“先生,我能不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的話,就不要放牛奶了,因為有的時候,檸檬裏所含的檸檬酸有可能會造成牛奶結塊。”顧客霎時間紅了臉,他匆匆喝完茶,結賬走人。
旁邊的一位顧客看到了這一幕,他好奇地問服務員:“這件事情分明是他的錯,你為什麼都不解釋,而是給他換了一杯茶呢?”服務員笑著說:“有理並不一定需要聲高,道理其實一說就明白。”
服務員的寬容換得了雙方的相安無事,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客人遇上的是別的服務員呢?不是客氣地給他換一杯茶,而是直接告訴他紅茶之所以被毀和檸檬有關,這位客人又會有什麼反應?恐怕就算客人內心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由於服務員生硬的口氣讓他感到很沒麵子,他很可能完全不自我反省,而是直接發火,那麼局麵將會變得很難收拾。
可是如果在他發現紅茶已經變味之後,不是直接責問服務員,而是語氣平和地詢問一下原因,相信每個服務員都會客氣地向他解答,而他自己在知道了一些關於飲用紅茶的小竅門時,也不會覺得沒有麵子。
心靈悟語
生活中,我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應該那麼快就表達自己的不滿。
拆掉鬱悶的牆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普希金
音樂大師貝多芬出生在一個並不溫暖的家庭,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樂手,可是父親嗜酒,而且脾氣暴躁,習慣打人。
貝多芬從小就表現出了一些音樂天賦,這讓爺爺感到很歡喜,並且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他。可惜爺爺的嗬護並沒有讓這個孩子平安地長大,因為老人家在貝多芬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父親顯然也意識到了貝多芬的音樂才能,可是他想的並不是如何好好培養這個孩子,讓其成才,而是如何利用他為自己賺來更多的酒錢。所以貝多芬在練琴的過程當中,隻要出現一點差錯,就會招來父親那雨點般的耳光。鄰居們經常見到這個可憐的孩子在被打之後,又累又困地蜷縮在牆角睡著了。這樣的童年毫無幸福感可言。
盡管沒有成為父親想象中的神童,但是貝多芬的才華也在一天天顯露。12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受聘為宮廷古鋼琴和風琴樂師,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可是由於從小沒有感受過多少溫情,貝多芬的性情並不溫和,甚至有時候顯得粗魯乖張,不懂人事。
出於對音樂的熱愛,貝多芬並不滿足隻是在宮廷裏奏樂,他期待有更大的發展。十多歲時,他獨自離開家,拜在了莫紮特、海頓門下,學習作曲。天賦、興趣,再加上世界上一流的好老師,貝多芬很快就成才了。
正當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噩耗傳來,他那一生受苦受難的母親與世長辭了。這對貝多芬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盡管父親從未給過他多少疼愛,可是母親卻一直在用自己不算堅強的身軀嗬護著他,可是現在,這個世上唯一疼愛他的人也離開了。貝多芬幾乎被悲傷擊倒。
是對音樂的激情挽救了他。無論如何,應該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一番作為,昂首挺胸才對,這不也是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嗎?
這個時期,貝多芬創作了不少名曲,離開了幾位栽培自己的老師,繼續努力地生活。
不久,一個女子闖入了他的世界,她是那麼的美麗,目光清澈,纖塵不染,貝多芬幾乎覺得這就是自己一生所愛了。他對生活的激情又回來了,獲得愛情的欲望激勵著他,使得他這段時間的作品充滿了一種溫婉如水的甜蜜。
然而命運又向他開起了玩笑,這個女子並非像貝多芬期待的那樣懂他,相反,與貝多芬那“不能拿來吃”的才華相比,女子更喜歡的是物質上的富足。她嫁給了一位男爵。
初浴愛河的貝多芬那麼快就遭到了拋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這時候,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意識到自己的聽覺出了問題,在欣賞交響樂的時候,他甚至要坐到音樂廳的第一排才能夠聽清。
耳聾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他完全被命運打垮了,離群索居,不再和人交往,悲傷到了極點。這時,貝多芬想到了死。他從容提筆,用一封長長的遺書講述了自己的生平,遭人唾棄的感受,失去愛情的心痛,身體殘缺的遺憾……
寫完絕筆之後,他突然感到一陣輕鬆,所有鬱結都已釋放,厭世的念頭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微笑著對自己說:“嘿,我又回來了。”
再一次經受住命運的打擊之後,貝多芬迎來了創作生涯中的第三個高峰,也是最成功的時期。生命中最輝煌的十年,他在完全耳聾的情況下創作,幾首鋼琴奏鳴曲和一些弦樂四重奏相繼問世。直到辭世,他仍然麵帶微笑。
心靈悟語
當不幸就在眼前,如果你敢於推倒鬱悶的牆,就會發現美好的未來已然不遠,與其停在原地抱怨,甚至輕生,不如勇往直前。
如果不想悲傷,就應該盡情快樂。
給“敵人”一個機會
給敵人一個同自己成為朋友的機會,也就是給了自己一個快樂的機會。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老禪師非常喜歡在月色中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在潔白月光籠罩下的山間風景。
一天夜裏,他和往常一樣出去散步,回來後卻發現屋子裏來了一個小偷。老禪師怕驚動了小偷,就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待。
小偷把屋子翻了個遍,也沒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他失望地走了出來,迎麵看到等在門外的老禪師。
小偷很驚慌,不想老禪師卻溫和地說:“你大半夜走那麼遠的山路來看我,我不忍心讓你空手而歸呢。”說完就脫下自己身上的袈裟,披在小偷身上。“夜裏涼,給你這件衣服禦寒吧。”
小偷感到不知所措,沒有多停留,就灰溜溜地走了。老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輕歎道:“可憐的人哪,但願我能送給你一輪明月。”
第二天是個豔陽天,老禪師早早起床,剛開門,就看見昨天晚上送給小偷的那件袈裟整齊地疊放在門口。他高興地說:“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小偷的行為顯然是冒犯了老禪師,然而老禪師的做法卻讓小偷感到驚訝。老禪師沒有恫嚇小偷要將其送官,甚至沒有責備小偷的行為,而是站在小偷的立場上,體諒他空手而歸的失落心情,這樣的胸懷怎能不令人感動?
試想如果老禪師當時激憤地斥責了小偷,也許小偷會懷恨在心,伺機再對老禪師下手。或者小偷根本就不理會老禪師說了什麼,這家無財走那家,反正他就是幹這行的。
然而老禪師原諒了小偷的行為,不但如此,他還主動與小偷和解,這就給了小偷充分的餘地去反省自己,最終讓他收獲了那輪明月。
海頓太太獨居,開了一家小雜貨鋪,賣些日常生活用品。
這天夜裏,外麵下了很大的雪,客人很少,她收拾一下就準備關門了。這時,雜貨鋪裏突然進來了一個衣著襤褸的年輕人,臉蛋被凍得通紅。他遞給海頓太太一張50元的鈔票,要求買一份熱狗。
海頓太太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張假鈔,她問年輕人是否能付給她零錢,年輕人猶豫了一下,說:“我沒有零錢,請給我一份熱狗。”
海頓太太沒有再多說,接過錢,遞給他一個熱狗以及要找回的零錢。
年輕人狼吞虎咽地吃下了熱狗,轉身準備離開,突然聽見海頓太太慘叫了一聲。他回頭一看,發現海頓太太已經倒在了地上。
“快,快點,去對麵的藥鋪給我買藥,告訴他們,是海頓太太需要的藥。”海頓太太一邊費力地說,一邊顫抖地將那50元錢遞給年輕人。
年輕人剛出門,海頓太太馬上拿起電話打給對麵藥鋪的老板,那是她的弟弟。她在電話中說:“有個年輕人會來給我買藥,你拿給他大概40元錢的藥,注意,他手上有一張50元假鈔。”
三分鍾後電話響了,是弟弟打過來的,他告訴海頓太太,那個年輕人並沒有用那張假鈔。
海頓太太終於鬆了一口氣。
年輕人留在海頓太太身邊,照顧了她一整晚。第二天離去的時候,海頓太太叫住他,問他願不願意幫自己照看鋪子,因為自己要出一趟遠門。
“當然願意,隻要您信任我。”年輕人高興地回答。
使用假幣難道不應該馬上舉報嗎?或者至少要嚴厲地指出,而海頓太太居然什麼都沒說就收下了,還冒險地給了年輕人另一個使用假幣的機會,難道她不怕自己吃虧?
可事實上,年輕人在出門的一瞬間醒悟了,既然錯了一次,就不應該再錯第二次,彌補自己的過失,買藥之時是一個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