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盡心盡力地照顧向晚,給她列了一份很科學的飲食清單,包括每天該吃什麼,堅決不能吃什麼。向晚在婆婆的嚴格監督下戒掉了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
一天晚上,向晚突然非常想吃方便麵,這個念頭不斷在她腦海中跳躍,導致她翻騰到了淩晨三點都沒有睡著。最後,她悄悄起身去廚房,給自己泡了一碗方便麵。幾分鍾後,揭開蓋子,聞著久違的香味,向晚突然有些激動,幾乎要流眼淚了。當她剛剛準備大快朵頤的時候,婆婆竟然出現在廚房門口,大叫一聲,搶走了她手中的方便麵。
看著被倒掉的麵,想著因為腹中的孩子戒掉了很多愛吃的東西,再加上懷孕時極不穩定的情緒,向晚突然無法抑製地號啕大哭起來,把丈夫和婆婆都嚇壞了。
也許婆婆不知道,在那個時候,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一碗方便麵所能給她帶來的快樂。
心靈悟語
我們總是在給自己的生活釘上條條框框,盡管循規蹈矩,也未必會快樂,因為抑製內心真實想法是一個痛苦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想吃一份美味的冰激淩,何不暫時忽視那該死的生活條例,放縱一下自己,快樂地去吃呢?
快樂會疊加,也能遞減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
一位少年詢問智者:“請問我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快樂,也能夠把快樂傳遞給別人的人呢?”
智者給了他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
起初少年並不理解,然而有一次,他遇到了挫折,被誣蔑,被誤解,一切努力都白費,他萬念俱灰,覺得生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這時,他突然想起了智者告訴自己的話,“把自己當成別人”。
是啊,自己既然已經不是自己,那些挫折也就不再是自己的挫折。跳出來,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就會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糟糕。
年輕人丟棄了消極的想法,繼續努力地生活著。不久,誤會消除,他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和認可,事業也發展起來,人人都稱讚他年輕有為,對他另眼相看。在這些讚揚聲中,他逐漸膨脹起來,驕傲自滿。
正在這時,他又恍惚想起了智者的話,“把自己當成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忽然發現那個驕傲自滿的自己正在墮落。於是他及時收斂起自己的心性,謙虛做人。
後來,他在談一單生意時對客戶非常不滿,因為對方事事都要求按自己的規定來,不給別人討價還價的餘地,年輕人幾乎要翻臉走人。
這時候,他又想起了智者所說的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他嚐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突然覺得那樣的要求也可以理解,自己不也是希望能夠爭取到最大的利益,而根本不顧別人的盈虧嗎?
最後他做好了這單生意。
時隔不久,他的事業受到重創,究其原因,竟然是他在無意間犯了一個小錯誤,然後錯誤延伸下去,通過一個又一個人,導致了錯上加錯。
可是要承認出了那麼大的問題是始於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客觀地來看,後麵人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存在著很大的錯誤,而他隻是微小的疏忽罷了。
正當年輕人在胡亂找人當“替罪羊”的時候,智者的話再一次躍入他的腦海,“把自己當成自己”。
對了,我就是我自己,沒有人能代替我,既然有成就的時候是我自己,犯錯誤的時候也應該是我自己。勇於承擔的自己才可靠。
年輕人坦然承認了自己的過錯。他感到自己已經逐漸領悟了智者說的那些話,成了一個既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也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於是他給父母買了大房子,不由分說讓他們搬過去住。他給妻子買自己認為最好的禮物。和朋友聚會,都是他安排地點,根本不谘詢別人的意見。他以為自己這樣操心,安排周到,不過是為了替別人省心,給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可是他意外地發現,這些人並不快樂,父母在城市裏生活得很孤獨,每天都想回老家。自己送給妻子的禮物,有幾份她甚至未拆開包裝。朋友們竟也在聚會的時候刻意不通知他。
他感到很迷茫,不由得想起了智者告訴他的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別人畢竟不是自己,而他卻自以為自己可以了解所有人的心聲。他從不問別人喜不喜歡,因為他自己喜歡,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也會喜歡。剝奪了別人的獨立性,別人又怎麼會快樂呢?
直到這時候,年輕人才真正弄明白智者告訴他的那四句話的含義。
心靈悟語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完全是坦途,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人能夠輕鬆應對,生活得很快樂;有的人卻一直悲苦,毫無對策。究其原因,不過是每個人處理的方式不同罷了。
能夠處理好、想通透的人,他們的快樂是層層疊加的,因為想明白了這件事情,接下來的人生路仿佛都有明燈相伴。可是那些處理不好的人,往往會把原本的快樂逐漸弄丟,因為這樣的不快樂導致了那樣的不快樂,最後削弱了快樂本身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藝術家
藝術源於生活,所以藝術無處不在。從生活中發現點滴,用心思考,我們就能夠從中找到令人快樂的理由,成為生活的藝術家。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國君想要在自己的宮殿旁邊修建一座豪華的別院,於是他命令魯班務必要在15天內完成準備工作。
經過粗略的計算,魯班發現要想按國君的意思建造別院,前期至少要準備300根梁柱,於是他帶著眾弟子上山去砍伐木材。
師徒們在山上搭了臨時住所,不分晝夜地幹了起來。一連幹了10天,大家都累得實在舉不起胳膊了,可是也才砍下了不到100棵大樹。
工期將至,磚瓦也都準備好了,要是到時候梁柱不能到位,魯班和徒弟們是要掉腦袋的。想到這裏,魯班連覺都睡不著。他起身去山上走走,想要緩解一下壓力。
突然,他感到手不知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一陣刺痛。抬起手來,隻見長滿老繭的地方竟然已經滲出了血珠。魯班低下頭仔細尋找,發現“罪魁禍首”居然是一棵絲茅草。
魯班感到很驚訝,他摘下了那片草葉細細觀察,發現那看似柔弱的小草,葉片邊緣竟然布滿了密密的細齒,他又看到旁邊還有隻大蝗蟲,正在啃食這種絲茅草。
魯班捉起大蝗蟲,發現它的板牙上麵也有細密的利齒。看著眼前的一切,魯班突然想到了什麼。
他轉身跑到竹林,砍了一棵竹子,然後取了一條竹片,將竹片的一邊刻成了鋸齒狀。魯班叫上弟子,一起用這個新製作的竹片鋸樹。他們驚奇地發現,隻是來回幾下,樹皮就已經破了,再反複用力幾次,樹幹上就出現了一條很深的溝痕。
可惜竹片本身也因為不斷摩擦而很快變鈍或直接折斷了,於是魯班覺得應該改良一下材質,用鐵來製作這個東西,就能夠堅持使用更長時間了。
這就是鋸子的發明經過。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在第十三天的時候就提前完成了任務。
從那片劃破手的草葉上找到啟發,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為一般人在承受刺痛感的時候,心中更多的是憤怒和抱怨,很難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那“傷害”了自己的事物。從平凡中製造不平凡,魯班就是生活的藝術家。
魯班一年到頭都很忙,要四處為人們做活。有一次,他去給一家人幫忙,這家人準備做飯招待他,可是卻發現沒有麵粉了,於是這家人隻能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裏,用很重的石杵去費勁地搗。
盡管很用力,可是忙活了半天,也隻搗碎了很少一點麥子。因為麥粒都很飽滿,使的勁大了,就會把麥粒砸跑。但要是溫柔些,又根本砸不碎。魯班看著主人家的動作,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等待吃飯,他一心隻想著如何改良一下這套“費力不討好”的工具。
回到家之後,魯班讓妻子找來了兩大塊石料,然後將其鑿成兩個大大的圓盤,還在圓盤邊上分別安上了兩個把手。接著,他又分別把每個圓盤的一麵鑿出一道道凹槽,最後再將兩個圓盤摞在一起,有凹槽的兩麵相對,中心掏空,裝上了一個軸。
看著魯班忙東忙西,誰都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做什麼。這時候,魯班讓妻子拿來一些麥粒,把它們放到圓盤的中間,然後推動上麵的石盤。不一會兒,這些麥粒就變成了細細的麵粉。
大家都為魯班鼓起了掌,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辦法呀,省時又省力。
魯班之所以能成為令後人景仰的發明家,並不是僅僅因為他有多麼的聰明,更因為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一些點點滴滴,然後仔細思考,勤於動手,來解決問題。
心靈悟語
生活中像魯班這樣的人其實很多,他們看世界的眼中永遠充滿了善意和好奇,他們希望這個世界更加美好,人人都能生活得快樂,他們善於從生活細節中發現美好和有用的東西。其實隻要願意用一顆快樂及感恩的心去麵對世界,人人都可以成為生活的藝術家。
快樂箴言
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想要獲得快樂,不是增加財富,而是降低欲望。
如何才能得到快樂?拋棄仇恨、遠離煩惱、生活簡單、淡泊名利、常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笑口常開、心中有愛。
笑是一種沒有副作用的鎮靜劑。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己所樂於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樂於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環境,也無須豔羨別人。
快樂是發現汽車雨刷夾的是一張廣告,而不是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