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你的下屬抗拒與你合作,你不妨嚐試友好地坐在他的身邊,因為個人空間突然被侵占,他們常會在被入侵者逼得身體後退或者幹脆離開之前,發出一連串的預備信號,諸如:搖擺身體、晃腳,或用腳不斷地踏地。利用這段局促的時間,不妨說一下你真正的想法,表達一下你對對方的友好看法與希望。當然,並不鼓勵你長時間留在對方的空間裏,否則會讓他感到不舒服,適度表達完後,應抽身離開,使他恢複到舒服的狀態,留下空間等他消化。這樣,有助於化解你們之間的矛盾,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
7.營造私人空間可能缺乏安全感
一個英國人與一個阿拉伯人聊天,出於禮貌,英國人刻意與阿拉伯人隔開了一段距離,表示不侵犯對方的隱私。而同樣是出於禮貌,阿拉伯人總是想靠近英國人,以表示熱情和友好。於是,一個人不斷退後,一個人不斷前進,到他們談話結束時,兩個人已經從原來的地方移動了很遠的距離。
這是講述各國文化差異的一個經典笑話,從“移動談話”的英國人和阿拉伯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各國對個人空間的不同需求。然而,即便是願意和別人貼近的阿拉伯人也有自己的個人空間,到了他的私人空間的限度,他也會停下移動的腳步拒絕再前進。
這是為什麼呢?這裏所提及的私人空間的限度其實類似於動物界的領地意識。人類的領地意識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動物的領地意識。不同的是,動物的領地意識是一種本能行為。比如老虎,據動物學家研究發現,老虎的領地方圓數公裏,任何擅自闖入這一範圍的入侵者會很快遭受到來自領地主人的防禦性攻擊。大部分老虎傷人事件是由於人類誤闖入了人家的私人領地而導致的。
與肉食動物相比較,一些食草動物,如麋、麝等的領地範圍就要小一點,它們通常用自己的犄角摩擦樹皮來標示自己的領地,或留下自己的分泌物,用區別於其他族群的異味來圈出別人決不可隨意侵犯的“勢力範圍”,這種領地劃分在動物界已成既定規則,即使是同類,見到這些領地記號也會自動避開。
“領地意識”其實就是動物對自己所選區域的食物和配偶的占有權。人的領地意識與此有共同之處,隻不過人類是通過對公共領地,如狩獵地、海關、院子、圍牆等來區分警示,國家的領地意識也是從個人空間逐步發展而來的。比如我們習慣使用國土分界線來劃分國土,有些邊境區域還會安排武裝人員把守。而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園懷有一種忠誠感,在遭到侵略時會不惜浴血奮戰。這是屬於某個特定集體的公共空間。
與這些公共空間相比,私人空間的範圍明顯要小一些,比如在一些擁擠的場所,如人潮洶湧的商場,摩肩接踵的火車站、電影院、汽車裏,甚至是擁擠的電梯裏,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心所能接受的親密距離尺度。在公共空間,私人空間不可避免地要被他人入侵,而侵入者通常都是陌生人。
當個人空間被陌生人侵占,個人會很快做出防禦的狀態。與動物不同的是,人類不會很快對那個侵入者展開攻擊,而首先選擇對對方行為的躲避或者漠視來解決這種被侵犯的緊張感。比如我們在乘坐電梯時就不喜歡跟任何人說話,並且保持身體一動不動,眼睛一直盯著電梯層數的變化。如果前後左右的人過於貼近自己,你可能會選擇支起手臂,用手指默默往外推擠對方,給予抗議,這是典型的人在自己的私人空間受到侵犯時的防禦表現。
屬於個人的私密空間,就像我們隨身攜帶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我們的身體。我們不希望私人空間被侵犯,所以希望其他人能夠跟自己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同的國家可能對私人空間大小的要求有所不同,情境再現中的英國人就比阿拉伯人要求得到更多的私人空間。
了解了這個常識,你首先應該關注那些時刻在你麵前暗自用物品、動作、情緒等營造出私人空間的談話者,如果你發現對方有這樣的舉動,那麼可能是你讓他感到緊張,或者你不由自主地跟對方過於親近,乃至觸及了他的心理空間底線,而他正在試圖警告你。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及時抽身遠離對方一些,讓對方放鬆警惕,然後再慢慢繼續接下來的內容。
你應該注意主動為所麵對的對象營造一種令他感到自在、隨意、放鬆的環境,不要太遠,當然不要太近,千萬別過於急切顯示你的好感,先給他一定“空間自由”,要不了多久,他就會回饋給你更多的“交流自由”,這個時候再一鼓作氣,努力達成你的目的簡直就是輕而易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