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陰道準備
陰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它雖有“自淨”的功能,但是由於陰道與外界接觸甚密,極易導致真菌、淋球菌、衣原體、滴蟲等病原體的單獨或混合感染,引起真菌性陰道炎、淋球菌性陰道炎、衣原體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等。孕婦的陰道一旦感染了上述病原體,在分娩時,由於產道汙染,可引起新生兒肺炎或膿漏眼,危及下一代的健康。為了防止陰道病原體在分娩時傳播給新生兒,可在臨產前對有陰道炎者進行一次“大掃除”,這樣可切斷母嬰傳播的途徑,為新生兒娩出創造一條安全通道。這不僅有利於新生兒健康,也有利於優生優育。
具體方法:孕婦在孕期或產前檢查時如發現患有陰道炎,則用滅菌靈膠囊或對胎兒無害的陰道栓置於陰道內,每天早、晚各1粒,連續7~10天,即可治愈。
預產期就是分娩日期嗎
人類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平均需要280天,即40周時間。鑒於排卵日期可能提前或錯後,胎兒的成熟及分娩又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因此孕期就不一定是40周了。現在的預產期是根據末次月經推算出來的,而末次月經同排卵日期不一定有固定的間距。月經周期為28天的婦女,排卵日期恰好在月經中期,40周是預產期;如果是月經周期不準的婦女,排卵日期也可能提前或錯後,那麼預產期也隨之而提前或錯後。據調查研究表明,隻有5-/0的產婦恰好在預產期那一天分娩,80%左右的產婦在預產期前3周及其後2周分娩,還有的產婦早產或過期產。平時月經周期較短隻有25~26天的婦女,分娩多半在預產期前發動,倘若平時月經周期較長,超過一個月的,分娩多半發生在預產期後。因此,預產期並不準,隻是個分娩的大概日期。
異地分娩要注意哪些問題
有些孕婦由於各種原因需到外地生孩子,如果路途較遠必須長途旅行時,行前應有周密的考慮和必要的準備,以確保途中安全。
(1)選擇合適的時間啟程。有些孕婦為了產後得到更多的時間休養,舍不得產前多休假,往往挨到預產期才動,結果前途分娩,驚慌失措。故旅行的時間寧可早些。曾有過早產病史的孕婦更應提早些。有剖宮產史的孕婦至少要在預產期前2周動身。已有腹痛或見紅現象就不可外出了。最好行前請有經驗的產科醫生查一查宮頸(俗稱產門),大致可以判斷近期內有無臨產的可能。
(2)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以火車最為理想,既快又穩、,能有臥鋪更好,其次為輪船和汽車。當然乘坐壓力穩定的飛機更可以迅速到達目的地。
(3)其他。攜帶嬰兒用品及產前檢查的病曆資料,還應有親人陪伴。
預產期前2周有隨時發動分娩的可能,孕婦及家屬應及早做好住院分娩的準備工作,以免臨時忙亂,顧此失彼。首先要做好思想準備,以平靜輕鬆的心理狀態迎接分娩I學習一點有關如何配合接生的知識及練習一些無痛分娩的動作,掌握要領;準備臨產前用品。
怎樣做好分娩前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
臨產前要保持會陰清潔,每天洗會陰一次,盡可能全身沐浴1次。
入院時的交通工具宜早作安排,城市以汽車最為便捷,路途不遠也可用三輪車運送。農村則視條件而定,盡可能用機動車、機動船,無條件時也可用手推車或擔架。要考慮到夜間臨產的可能,交通工具如何解決要心中有數。
臨產前有那些預兆
大多數孕婦在妊娠晚期都有不規則子宮收縮,這些短暫的並不強烈的、一般可以忍受的腹痛,--天可以發生若幹次。不規則的子宮收縮並不開放產門。臨產前十多天,相當一部分孕婦由於胎頭下降進入骨盆,使胃部壓力㈱而感到輕鬆,同時也因胎頭壓迫膀胱而使小便次數增加。臨產前數日孕婦常感腰酸、下墜感,和平素月經將來時的症狀一樣。還有一個征兆就是陰道流出少量血性黏液,稱之為見紅。一般見紅2~3天就要分娩,但也有臨產後才見紅的。見紅是由於宮頸變鬆、開大,使宮頸管內的毛細血管受牽扯、斷裂而造成的。另外,當宮口逐漸擴大,胎頭下降,子宮口內周圍的胎膜與子宮壁分離,小血管斷裂也會出血,血液隨堵在子宮頸管內的黏液一起經陰道排出。所以,見紅是正常生理現象,也是即將臨產的信號,不必擔心。但是,如果見紅較月經量多,色較鮮紅時,就要警惕是否有不正常現象,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陣發性宮縮即有規律的周期性子宮收縮的出現是分娩正式開始的先兆。隨著子宮收縮的逐漸規則,兩次宮縮間隔越來越短,由10分鍾1次,每次持續半分鍾左右,發展到每10分鍾收縮2~3次,持續時間超過半分鍾,且收縮強度增加,這時候應送產婦到醫院急診,準備分娩。
什麼時候入院待產
電通常情況下,有了臨產的預兆,除見紅外還有宮縮逐漸加緊,宮口有可能開放了,這時應該做好入院的準備。如果是初產婦:一般產程有十多個小時,可根據去醫院的路途遠近及交通條件,把握去醫院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