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孕期監護(1 / 3)

怎樣做好孕期自我監護

為確保母子平安,光靠定期的產前檢查是不夠的,對孕婦與胎兒還要進行孕期自我監護。所謂自我監護,就是由孕婦本人和家屬(主要是丈夫)親自觀察胎兒的生長發育和監護胎兒的安危。孕期自我監護包括以下內容。

(1)測量子宮底高度。子宮底高度是間接反映胎兒生長情況和羊水情況的指標之一,從孕21周開始測量,每周1次。方法是:孕婦排尿後仰臥,兩腿伸直,腹壁放鬆,用軟尺沿腹中線測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到子宮底之間的距離。如果連續數周子宮底高度不增加,連子宮橫徑也不增寬,提示胎兒生長遲緩,需要進一步查明原因。要是宮底升高太快,有可能是胎兒生長較快或羊水過多。

(2)測量腹圍。從孕21周開始測量,每周1次。以軟尺通過臍水平測量。軟尺貼緊皮膚,鬆緊適度。正常情況下腹圍每周增長0.83厘米,其中21~34周時平均增長0.87厘米,孕34周後平均每周增長0.76厘米。如增長速度明顯少於以上數字,應懷疑胎兒生長遲緩。

(3)計數胎動。胎動和胎盤功能有關。如果胎盤功能減弱,不能供應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胎兒在宮內處於慢性缺氧狀態,這時隻有減少活動,胎兒才能減少氧和能量的消耗。因此,數胎動可了解胎兒宮內處境和判斷胎盤功能。孕婦在每天早、中、晚固定一個方便的時間數3次胎動,每次1小時,再將3次胎動相加乘以4即得12小時的胎動數。正常胎動數12小時應在30次以上,不到10次,提示胎兒缺氧。

(4)聽取胎心。媽媽數胎動,爸爸聽胎心,互相配合,共同關心下一代。在產前檢查時,先由醫生確定胎心位置,以後由孕婦的丈夫或家屬借用聽筒或聽診器聽取,也可直接將耳朵貼在孕婦腹壁上聽取。

次聽1分鍾並作記錄,孕28周後應每日記錄。正常胎心每分鍾120~160次。

(5)測量體重。孕婦體重的增加可反映胎兒生長發育的情況,增加過快或過慢都不正常,應該尋找原因。

哪些孕婦應做畸胎檢查

母懷孕早期曾接受過放射線照射,包括X線檢查、放射線同位素檢查和治療等,可引起胎兒發育畸形、白血病、惡性腫瘤以及造成胎兒死亡。

用過可致畸胎的藥物。許多藥物可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使處於器官發生期的胎兒畸形。如鏈黴素和卡那黴素可致先天性耳聾、腎髒損害;解熱鎮靜藥物可致骨骼、神經或腎髒畸形;各種激素和抗癌藥物等都可導致胎兒畸形、死亡。

妊娠早期(懷孕後第3~10周),胎盤屏障未發育完善,分化發育的器官易感性大,一旦受到病毒(如風疹病毒、皰疹病毒等)和弓形體侵襲,會引起胎兒各種畸形或疾病,如白內障、耳聾、心髒病、青光眼、小頭和智能發育不全等,甚至造成流產或死胎。

近親繳昏、夫婦一方有遺傳病—色體―家族中有遺傳病史的孕婦,其後代胎兒征常孕婦要高。

由此可見,孕婦如有上述情況之一,為避免畸胎發生,在妊娠14~20周之間,應做畸胎檢查。通過檢查可及時發現畸形胎兒,采取相應措施,避免異常胎兒的出生。

另外,高齡產婦—胎檢查。38歲以上的婦女卵子老化甚至異常,胎兒發畸形的機會增多。

子宮底高度與妊娠周期有何關係

胎兒在子宮內生長,子宮必然會隨胎兒的生長而增大,且有一定的規律。從孕婦腹部觀察並測量子宮底的高度,並隨妊娠周的增加而定期測量子宮底高度,可以了解胎兒的生長情況。孕泊排尿後取仰臥位,雙腿伸直,檢查者手橫放其腹部,用手指可觸摸到子宮底。正常妊娠子宮底高度與妊娠周數的規律如下。

(1)妊娠12周末,在恥骨聯合上2~3厘米.

(2)妊娠16周末,在恥骨聯合與臍之間;

(3)妊娠20周末,在臍下1~2橫指。

(4)妊娠24周末,平臍,或臍上1橫指;

(5)妊娠28周末,在臍上2~3橫指;

(6)妊娠32周末,在臍與劍突之間。

(7)妊娠36周末,在劍突下2~3橫指;

(8)妊娠40周末,下降至臍與劍突之間或稍高。

還有一個簡單的妊娠期限估計法:①將恥骨聯合與臍之間分為四等分,每段距離相當於妊娠2周,②將臍與劍突之間的距離分為四等分,每段距離相當於4周的妊娠子宮。

用軟尺測量子宮底高度比手指觸摸更為準確。正常情況下在21~40周內,每周平均增長0.88厘米,其中21~34周平均增長1厘米,34周後平均增長0.65厘米。如果增長速度明顯少於以上數字,應懷疑胎兒生長遲緩。

胎動有什麼規律

妊娠12周,胎兒多數器官形成,並有生理功能,四肢功能也開始完善,已有微弱的活動,隻不過孕婦還未感覺到,到16周時,胎兒身長達14厘米左右,四肢運動範圍稍大,部分孕婦可感到胎動,至孕20周,胎兒身高約23厘米,四肢活動明顯增加,這時大多數孕婦可感到胎動,夜間更為明顯;孕29~38周為胎動最頻繁的時期;接近足月,胎動略為減少。如妊娠過期,胎動數減少。

胎兒活動的方式有4種:蠕動、踢撞、攪動和呃逆運動。一般每小時胎動3~5次,12小時內胎動次數約為30~40次。懷孕6個月開始,胎兒有劇烈地踢腳或衝撞,產前3個月左右有緩慢地蠕動或扭動。胎兒活動情況能預測出生後第一年孩子的能力。胎動強的孩子出生後6個月動作發展快。

在正常情況下,一晝夜胎動強弱及次數有一定的規律。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數少,下午6點以後增多,晚上8~11點是胎動最活躍的時間。這就是說,胎兒有自己的睡眠規律,稱之為胎兒生物鍾。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別很大,有的孕婦12小時胎動多達100次以上,而有的隻有30~40次。胎動還與母親的性格、情緒、愛好以及外界環境的聲音、光線和宮內壓力有關係。如巨大的聲響、強烈的刺激、觸壓孕婦的腹壁等,均可使胎動次數增加。

如何計數胎動

胎動次數的多少、快慢、強弱等,常表示胎兒的安危。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發育健全,小生命在子宮內愉快地生活著。胎動次數,個體差異較大,但隻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都說明胎兒發育正常。

從妊娠28周開始至臨產前,孕婦每天上午8~9點,下午1~2點,晚上8~9點,各計數胎動1次,每次數1個小時。3次數字相加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次數。也可安排早、中、晚3次計數,但時間應固定。如果每日3次計數有困難,可於每日臨睡前1小時計數一次,將每日的數字記錄下來,畫成曲線更好。

計數胎動時孕婦宜取左側臥位,環境要安靜,思想要集中。為了避免誤差,每感到胎動一次取硬幣或紐扣等物品作籌碼代替計數。

有人把孕婦自我監護胎動數與電子計數儀測得的胎動數進行對照,其符合率達80%。以上。因此,自行計數胎^可以準確反映胎兒的情況,每位孕婦都應熟練地掌握胎動計數方法。

B超在產科檢查中有哪些作用

B超(即B型超聲波)是一種物理檢查方法。它是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征和人體組織的聲學特點密切結合的原理進行工作的。B超的應用安全簡便,效果可靠,對孕婦無痛苦、無創傷,且圖像清晰,可以動態觀察。目前,B超在產科方麵的應用十分廣泛,它的檢查價值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

觀察胎兒生長發育。利用B超可以看見孕囊,可測量胎兒的頭臀長度、雙頂徑、股骨長度、頭圍、腹圍等,以觀察胎兒發育情況,估計胎齡,核對妊娠周數,還能及時發現胎兒生長遲緩或巨大兒。妊娠20周以後可以確定胎兒性別,28周以後準確率更高。

觀察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情況、呼吸情況及肌張力等,以了解胎兒生活狀況是否正常。發現多胎、畸形胎及胎位不正。測定羊水量,發現臍帶是否受壓。做胎盤定位,並及早診斷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評價胎盤功能。

排除異常妊娠,如宮外孕、葡萄胎等。發現卵巢腫瘤、子宮肌瘤、子宮畸形等異常情況。雄對一些疑有染色體異常的遺傳病胎兒,在妊娠某個階段,可在B超的引導下抽吸絨毛組織、臍帶血或羊水做遺傳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