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5.2 糧種蔬菜貯藏條件的擬定及呼吸作用的實踐應用(3 / 3)

(2)與呼吸有關的幾個栽培措施

水稻育秧通常采用濕潤育秧;早稻育秧在寒潮過後,適時排水;水稻的擱田、曬田,旱田作物的中耕鬆土,黏土的摻砂;湖洋田、低窪地的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等。

分析:這些措施都是改善土壤的通氣條件,增加土壤透氣性,使根係得到充分的O2。有效地抑製無氧呼吸,促進作物根係良好生長發育。

(3)溫室栽培、薄膜育苗時適時揭開薄膜,果樹夏剪中去萌蘖

分析:高溫、光照不足利於植物呼吸消耗,不利於植物光合積累,所以培育出的幼苗不健壯。溫室栽培和利用薄膜育苗時,適時揭開薄膜通風降溫是解決高溫和光照不足的矛盾,以降低呼吸消耗,培育出健壯的幼苗。果樹夏剪中去萌蘖,有利於果樹的通風透光。通風可以降低果樹樹冠內溫度,控製呼吸,降低耗能。

(4)作物栽培中與呼吸有關的幾個生理障礙

澇害淹死植株,幹旱和缺鉀導致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低溫導致爛秧。

分析:澇害淹死植株,是因為無氧呼吸進行過久,累積酒精而引起中毒。幹旱和缺鉀能使作物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聯,導致生長不良甚至死亡。低溫導致爛秧,原因是低溫破壞線粒體的結構,呼吸“空轉”,缺乏能量,引起代謝紊亂。

5.2.6 任務實施方法與步驟

(1)完成展示活動的素材收集

1)貯藏糧食和種子適宜條件的擬定 種子必須風幹,含水量一般在8%~16%(因種子而異)。貯藏溫度與種子安全含水量有關。安全含水量越高,貯藏溫度要求越低。不過,種子含水量高而處在低溫條件下則易受凍害。貯藏期間,必須防治害蟲。

應用通風和密閉的方法以減少呼吸作用。通風的目的是散熱、散濕。冬季或晚間開倉,西北冷風透入糧堆,降低糧溫。密閉方式必須以糧食幹燥、無蟲為基礎。在春末初夏的梅雨季節,進行全麵密閉,防止外界潮濕空氣侵入。

2)貯藏肉質果實和蔬菜適宜條件的擬定 柑橘、白菜、菠菜等貯藏前可輕度晾曬風幹,以降低呼吸和微生物活動。

呼吸高峰的出現和溫度關係很大。例如蘋果,在22.5℃貯藏時,其呼吸高峰出現早而顯著,在10℃左右就不那麼顯著,而在2.5℃以下幾乎看不出來。所以貯藏果實時,主要是降低溫度。但低溫不能低到使組織受凍的程度。每種果實蔬菜都有其適宜貯藏溫度。大多數果實貯藏溫度在0~1℃,蘋果為0~5℃,不可高於6℃。橙柑則以7~9℃為宜,梨為10~12℃,香蕉要在12~14.5℃,荔枝不耐貯藏,在0~1℃隻能貯存10~20d,若改用低溫速凍法,使荔枝幾分鍾之內結凍,即可經久貯藏。貯藏期間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以防止果實萎蔫、皺縮,一般相對濕度在80%~90%。

3)貯藏塊根、塊莖適宜條件的擬定 入窖前要晾1~2d,穩定呼吸,減少水分含量。甘薯貯藏溫度為9~14℃最適溫度為11~13℃。馬鈴薯在1℃以下易受凍變質,4℃以上時間長了會發芽產生有毒的龍葵素。2~3℃為最適溫度。貯藏塊根、塊莖的相對濕度以85%~90%為宜,低於80%則失水導致呼吸增強。

空氣的控製方麵,不要過早封閉窖口。入窖之初,由於氣溫較高,薯塊呼吸旺盛,如果封窖過早,會使窖內缺氧,進行無氧呼吸,大量產生酒精,引起中毒、腐爛。因此,應該適當通風透氣,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步封閉窖口。

(2)小組討論與成果展示、鞏固訓練

學生反複閱讀課文,能敘述糧食、種子和果蔬在貯藏過程中其生理變化過程。反複思考典型案例,能獨立擬定適合糧食、種子和果蔬貯藏的條件。

課後將對典型案例分析的結果和結合課文對問題的解答,記載在作業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