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感病後,呼吸加強使植物具有一定的抗病力。植物的抗病力與呼吸上升的幅度和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凡是抗病力強的植株感病後,呼吸速率上升幅度大,持續時間長,抗病力弱的植株則恰好相反。
呼吸速率上升幅度大,持續時間長有利於:
①消除毒素。有些病原菌能分泌毒素致使寄主細胞死亡,如番茄枯萎病產生鐮刀菌酸,棉花黃萎病產生多酚類物質。寄主植物通過加強呼吸作用,或將毒素氧化分解為CO2和水,或轉化為無毒物質;
②促進保護圈的形成。有些病原菌隻能在活細胞內寄生,在死細胞內則不能生存。抗病力強的植株感病後呼吸劇增,細胞衰死加快,致使病原菌不能發展,而這些死細胞反而成為活細胞和活組織的保護圈;
③促進傷口愈合。寄主植物通過提高呼吸速率,加快傷口附近形成木栓層,促使傷口愈合,從而限製病情發展。
(2)貯藏糧食和種子的一般常識
種子含水量在4%~14%範圍內,(在自然條件下風幹或在低於40℃條件下風幹)每降低1%可使種子壽命延長一倍。溫度在0~50℃範圍內,每降低5℃種子(風幹後的)壽命延長一倍。例如,蔥屬的大多數種子,在室溫條件下不到三年便失去生活力;若將種子含水量降至6%,貯於5℃以下的環境,20年後仍能萌發。水稻種子在14~15℃庫溫條件下,貯藏2~3年,仍有80%以上的發芽率。要使種子安全貯藏,在進倉前一定要曬晾幹,達到安全含水量,又稱臨界含水量。當種子含水量超過安全含水量時,呼吸速率會急劇上升。可見,在糧食的貯藏中,控製水分含量和盡可能地降低貯藏溫度極為重要。
(3)貯藏糧食和種子的方法
種子呼吸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若能適當增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氧含量,便可減弱呼吸作用,延長貯藏時間。近年來,有些部門使用化學保管法,即以磷化氫(H3P)氣體抑製糧食長黴和發熱。也有的采用脫氧保管法,即向糧堆內充入低氧含量的空氣,降低種子的呼吸速率。也有用充氮保管法保管大米,即抽出糧堆(用塑料密封)的空氣,再充入氮氣,以抑製大米呼吸,可保持大米的新鮮度。
(4)貯藏肉質果實和蔬菜的兩種方法
近年來,國外試驗成功了高濕貯藏法,即利用98%~100%的高濕,降低在低濕(90%~95%)中貯藏的甘藍、胡蘿卜、花椰菜、韭菜、馬鈴薯以及蘋果的腐爛率。在高濕中貯藏的產品,水分喪失減少,保持了蔬菜的鮮嫩度。特別是對於許多葉菜類,能保持鮮嫩的顏色,並且延長了蔬菜的貯藏壽命。
“自體保藏法”是一種簡便的果蔬貯藏法。由於果實、蔬菜本身不斷呼吸,放出二氧化碳,在密閉環境裏,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高,抑製呼吸作用(但容器中CO2濃度不能超過10%,否則果實中毒變壞),可以延長貯藏期。如能密封加低溫(1~5℃),貯藏時間更長。自體保藏法現已廣泛被利用。四川南充果農將廣柑貯藏於密閉的土窖中,貯藏時間可以達到四、五個月之久;哈爾濱等利用大窖套小窖的辦法,使黃瓜貯存三個月不壞。
5.2.5 典型案例分析
(1)浸種催芽過程中,每隔一定時間要澆水和翻堆
分析:浸種催芽是促使種子萌發的過程。其過程主要的生理變化是有氧呼吸作用。澆水是為種子呼吸供應足夠的水分,翻堆是為保證種子吸氧、放二氧化碳、散發種子呼吸放熱。防止因呼吸放熱而溫度過高,同時避免無氧呼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