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3章 亦真亦假,識人有方(2 / 2)

因而,要想提升辨別真偽的看人能力,首先就要正確認識自己。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認清自己的能力和職權範圍,認清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支付能力,認清自己的缺點和優點,認清自己的喜好和特長……隻要全麵、清晰、正確地認識自己,麵對謊言和包裝好的甜言蜜語你才有判斷能力。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即使知道再多的識人之術,再多的處世經驗,也隻能像案例中的老翁一樣,隻能是紙上談兵般自以為是。

(2)堅持長期結交原則

與人結交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不要妄圖一次性就結交成可以生死相托的好朋友。那樣的情況不是沒有,但隻是個例。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客戶,乃至上司、下屬之間的交往,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而,與人交往時,需要有耐性,一步一步慢慢來,從一個又一個生活、工作、為人處世的小細節中慢慢看出對方的真實個性。

事實上,案例中的騙子也是利用這一點逐步加劇了對老翁的欺騙。

(3)學會看對方的肢體語言

判斷對方是在說實話還是在撒謊絕不能僅靠聲音和話語,還要看對方的肢體語言,尤其是下半身的肢體語言。

當雙方相互注視著交談時,說謊雖不容易的,但不是不可能。國外的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拍下了一位正在說謊的人的三張照片——這個人的頭部、頸部以下和全身,然後分別給不同的人看,讓人判斷此人是否在說謊。

看到頭部照片的人,大多數對這個人給予較好的評價,諸如開朗、有人情味、友好、熱情、好人、正直等;看到頸部以下照片的人,大多數給予否定的評價,諸如緊張、神經質、迷糊、有心計、令人擔憂等;看到全身照片的人,則評價為有活力、易變、機敏等。

從試驗中不難發現,看到頸部以下照片的人的評價最正確,基本看出了這個人在說謊。而看到頭部照片的人,則被巧妙地拖進了圈套。

由此,心理學家得出結論:撒謊人的本來麵目在其下半身最容易顯露,尤其是腳部,接著是手,而臉上最難看出。也就是說,不管什麼人,當他撒謊或想掩飾些什麼時,多少都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而身體的下半部最容易泄漏出這種緊張。因而,在判斷別人的真偽時,不妨重點關注對方下半身的肢體動作,從這些肢體動作中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

看人心經

遊泳前不先熱身就下水,容易抽筋;長跑前不先活動筋骨,在跑道上很容易休克;做事之前若不先看人,往往會一敗塗地。因此,隻有看好人,才能做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