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的本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鍛煉和積累的過程。那麼,怎麼才算看對人,又該怎樣來提升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9年,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彰化縣81歲老翁一年時間被人以抽獎、投資等手法詐騙了將近1.5億元。據調查,從2008年4月開始,這位老翁接獲到詐騙集團電話,恭喜他幸運抽中香港賽馬會舉辦的年度抽獎活動,中了100萬元大獎。但該獎項必須先繳稅金、手續費等。老翁興奮地依騙子指示彙款。
彙款後,騙子未依約交付獎金,竟然再次來電稱將老翁中的彩金,拿去轉投資賭場,再中了大獎,須加持資金,成為臨時股東才可領獎;老翁再次興奮,二度彙款。
此後,騙子又以境外投資、須加入股東、投資科技公司等理由,讓老翁一次又一次、不可自拔地陷入騙局之中。
有一次騙子打電話給老翁,友人在旁聽到他答說“錢籌到了。”友人一聽認為有詐,一再勸阻說:“那是詐騙集團,你不要被騙了。”但老翁卻固執不聽。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到警方偵破詐騙案,老翁仍不相信自己被騙了,仍在堅稱“我是在投資,穩賺的。”
為什麼老翁會被騙呢?為什麼騙子能一次次地欺騙老翁呢?又為什麼老翁自始至終不相信自己被騙呢?
這個問題看似複雜,仔細分析起來理由其實很簡單。就兩點,首先,因為老翁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他認為自己在賺錢。有了這樣先入為主的認識,即使別人說破嘴皮子,他也不會改變看法。其次,因為騙子沒有跟老翁真實接觸,他僅僅是通過電話,通過聲音為老翁描述了一幅想象中的掙錢之道。
結合案例,不難發現,要想提升自我辨別真偽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正確認識自己,避免自己被謊言所騙
很多時候,你被別人欺騙,不是騙子太聰明,而是因為你沒有認清自己,就像案例中的老翁一樣,自己被自己欺騙。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能不斷聽到別人的甜言蜜語。麵對這些包裝好了的“糖衣炮彈”,你能夠抵擋嗎?答案是“不能”。
很多時候你明明知道對方言過其實,但還是很受用。為什麼呢?因為你有虛榮心,因為別人的甜言蜜語能夠帶給你一種滿足感;因為你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缺乏自信,需要從別人的甜言蜜語、奉承、誇獎中獲得滿足感;因為你固執己見,盲目地認為自己是萬能的,是正確的,就如案例中的老翁一樣,聽不進別人的勸……
正因為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理由,你在甜言蜜語麵前暈乎乎地失去判斷能力,從而被他人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