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避開管理的誤區(4)(2 / 3)

在現實生活中,最好的管理者總是能夠把目光聚集在第一象限(重要且緊迫),而最差的管理者卻常常把精力浪費在第三象限,去做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

點評

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地明白,該如何來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那些低績效或失敗的管理者,他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總把“重要的事”與“緊迫的事”混為一談,把戰略戰術、“做正確的事”與“正確的做事”混為一談。

德魯克曾經說過:“最沒有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沒有用的事的人。”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先弄清楚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事”與“緊迫的事”,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把重要且緊迫的事放在第一位”。

隻有這樣,管理者才能夠在做完了“正事”之後,還會有相當多的時間去做“重要而不緊迫”、“不重要而緊迫”甚至“不重要且不緊迫”的事,就像吳教授的那個裝石塊的鐵桶一樣,在裝進去石塊之後,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剩餘空間來裝碎石、沙子和水。

對於管理者來說,如何“把第一位的事放在第一位”Put First Things First)是最為重要的。

墨菲定律:你不想它發生,它偏偏就會發生

1949年,上尉工程師墨菲認為他的同事彼德是個倒黴蛋,不經意地說了句笑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這句笑話迅速在美國流傳開來。

在擴散的過程中,這句笑話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局限性,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最極端最通行的一個形式是:“你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往往不但會發生,而且會出現最嚴重的後果。”這句話逐漸演變成為今天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壞事情可能發生,它就會發生。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站在公交站台等某一趟車要去赴一個時間緊迫的約會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所要坐的那趟車總是會遲遲不來,而你不需要坐的那些公交車卻總是一趟趟的不停地來……又一次,當你需要坐另一趟公交車時,卻驚奇地發現,上次你等半天遲遲不來的車,總是會頻頻地出現,而你這次卻不需要坐這趟車了,需要坐的那趟車還是遲遲不來……

這就是“墨菲定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

世界是龐大且複雜的。我們人類雖然很聰明,而且也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但是,人類永遠也不可能徹底地了解世間的萬事萬物。另外,我們人類還有一個難免的弱點,那就是比較容易犯錯誤。正因如此,世界上才會發生很多大大小小的不幸的事故和災難。

可見,容易犯錯誤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當今的科技是多麼的發達,事故還是會發生。並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時,麵臨的麻煩也就會越嚴重。

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盡可能地想得周到一些、全麵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不幸或者損失,那就笑著應對吧,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應該要善於總結自己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去掩蓋它。

點評

“墨菲定律”提醒我們:當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時,我們將要麵臨的麻煩也就越加的嚴重。該發生的事故還是會發生,並且永遠會發生。

作為管理者來說,當我們在麵對自身的缺陷時,我們要對任何的事情都考慮得周全一些,要把事情的方方麵麵都想得更周到、全麵一些,這樣我們就可以采取很多種保險措施,用於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所導致的災難和損失。

“錯誤”與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上的一部分。有些事情你不想它發生,它偏偏就會發生,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正確地對待管理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事故。狂妄自大隻會使管理者自討苦吃,謙虛地接受錯誤,並能夠從中得到經驗與教訓,才是管理者真正應該做的,隻有這樣才能夠把各種事故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點。

馬太效應:走向兩個極端的管理規律

有一位主人將要去國外遠行,在臨走之前,他將仆人們叫到一起,把財產托給他們保管。

他根據每一個人的才幹,給了第一個仆人五個塔倫特(注:古羅馬貨幣單位),給了第二個仆人兩個塔倫特,給了第三個仆人一個塔倫特。

拿到五個塔倫特的仆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五個塔倫特。

同樣,拿到兩個塔倫特的仆人也賺到了兩個塔倫特。

但是拿到一個塔倫特的仆人卻把主人的錢埋到了土裏。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主人回來了並與他們算賬。

拿到五個塔倫特的仆人,帶著另外五個塔倫特來到主人的麵前,說:“主人,你交給我五個塔倫特,請看,我又賺了五個。”

“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同樣,拿到兩個塔倫特的仆人,帶著另外兩個塔倫特來了,他說:“主人,你交給我兩個塔倫特,請看,我又賺了兩個。”

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最後,拿到一個塔倫特的仆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我很害怕,於是我把錢埋在了地下。看那裏,那兒埋著你的錢。”

主人斥責他說:“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沒人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更應該把錢存在銀行家那裏,當我回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地還給我。”

然後他轉身對其他的仆人說:“奪下他的那個塔倫特,交給那個有十個塔倫特的人。”

“可是他已經擁有十個塔倫特了。”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馬太效應”的代表格言。也就是說:“你原本有的,繼續給你,使你擁有得更多;你原本沒有的,繼續剝奪你,使你更貧窮。”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富的越富,窮的越窮”。

點評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一個走向兩個極端的管理規律。它提醒我們的管理者,在企業的資源分配上,應該要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企業管理者應當把握“抑弱扶強”的原則,將自己的時間、精力、才能、金錢等投入到最有希望獲勝的戰場上去。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的時候,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當我們想要迅速地在某個領域做大,但可以讓我們利用的資源卻很有限時,則表明我們沒有實力在這個領域發展,隻有不停地去尋找適合我們發展的新領域,我們才能夠獲得較好的回報。

聰明的越聰明,愚蠢的則越愚蠢。隻要你抓不緊,你和別人的差距就隻會越拉越大。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就是要抓住企業發展中主要問題的主要方麵,有重點地去解決它。如果要想使自己的企業在某個適合的領域確立自己的優勢地位,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地做大。

分粥的方法:管理製度的公平性

有7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其中每一個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但不免會自私自利。

這7個人都想通過製定製度來解決自己每天的吃飯問題——分食一鍋粥,但他們並沒有稱量粥的用具。於是,他們就共同試驗了多種不同的方法。

1.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裏的粥最多最好。通過這個方法,阿克頓勳爵作出的結論是:“權力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2.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隻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餘,其餘6天則饑餓難挨。大家都認為這種辦法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大家共同選舉出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公平的分粥,但不久之後,他就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