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製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常常提出種種議案,而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已經涼了。
5.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後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製度下,7個碗裏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的。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7個碗裏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用那份最少的。
同樣是7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產生了不同的工作習氣。可見,如果一個團隊中有不好的工作習氣,那一定是團隊的管理機製有問題,一定是管理機製沒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管理者該如何製訂一個十分公平的管理製度,這是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點評
“權力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公平的管理製度對於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管理者一定要為自己的企業製定一套好的管理製度,這也是一個效率與公平的問題。如何才能既把蛋糕做得夠大,又能把蛋糕分得更均勻一些?管理者要敢於跳出傳統的思維去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行。
好的管理製度,既不能隻強調效率而忽視了公平,也不能因為公平而不要效率,管理者應該尋求一個公平與效率的最佳契合點,實現效率,促進公平。其實,很多的事情不是沒有辦法,隻是我們一時還沒有想到。
一套好的公平的管理製度要比管理者自己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有效得多。製度是人選擇的,是交易的結果;好的製度渾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簡潔又高效,令人為之感歎。
野馬精神:如何提升和塑造企業文化
何謂“野馬精神”?顧名思義野馬是一種野生的動物,它給人的印象是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象征著企業在改革開放、轉軌改製、優勝劣汰、激烈競爭的年代以野馬的這種精神去迎接21世紀科學技術的挑戰,在市場經濟的疆場上縱橫馳騁。“野馬精神”有六種內涵:
強大的活力
野馬隨時可能碰到外來的侵襲,為了生存,應當具有優秀的跳塹越溝能力,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具有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在企業當中是指管理者在商品競爭的年代應當具備商品生產、商品經營、科研創新方麵的基本能力。
不馴服的精神
野馬不是駿馬,未經任何調教,也不企求任何保護和恩賜,它隻迎合規律,適應環境生存。在企業管理中就是要有勇氣衝破習慣勢力的束縛,推陳出新,尊重實踐,改革創新,勇往直前,為生產力的發展,義無反顧。特別是對社會環境中的陳舊、腐朽、沒落勢力的攻擊,要有大無畏的反擊精神。
良好的環境適應性
自然界的規律是適者生存,劣者淘汰。企業和個人也一樣,必須符合規律,適應環境,順應潮流,不斷地調整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強健的體魄
就像野馬一樣,沒有強健的體魄是無法參與優勝劣汰的自然競爭的。生命力的旺盛決定著自身的興旺與繁衍。
優秀的群體精神
野馬必須合群才能生存,才能繁殖,才能抵禦弱肉強食。而企業也必須具有優秀的群體合作精神,才能集中優勢,抗衡對手,立於不敗之地。
吃苦耐勞的特性
風餐露宿,忍饑挨餓是無法摧毀野馬群的意誌力的。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耐常人不能耐之勞,過常人不能過的時光,才能處處強人一籌。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需要精神,一個民族需要精神,一個企業同樣需要一種獨特的精神去統一、去武裝自己的每一位員工,企業隻有具備了精神的力量才能夠戰勝外部各種惡劣環境的挑戰。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精神就像是一個人沒有靈魂或思想一樣,猶如行屍走肉,就不會在企業內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點評
企業精神也就是企業文化,管理者必須努力塑造並提升本企業的企業文化,才能夠真正地成就事業,獲得成功。
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員中形成的一種群體的意識,也是企業全體職工智慧、經驗的沉澱和提煉,是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共同信仰。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所在,它能夠規範企業內部全體幹部職工的行為,可以統一他們的思想,可以在陶冶全體職工情操、提高其修養的同時,激勵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並最大限度地挖掘企業的內部潛力。
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的新思想、新概念,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哲學。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足夠地重視企業文化的培養,企業文化可以成為推動企業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動力,可以讓每一個信仰它的企業成員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而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白送大樓給你:投資既要冒險也要謹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以美、英、法為首的戰勝國幾經磋商並做出一個決定:要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處理世界事務的聯合機構——聯合國。
當時美國著名的家族財團洛克菲勒家族在得知這個決定後,就果斷地出資870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了一塊地皮,並無條件地贈給了這個剛剛掛牌、身無分文的國際性組織。同時洛克菲勒家族把毗鄰的大麵積地皮也全部都買了下來。
對洛克菲勒家族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當時的很多美國財團都感到吃驚不已。他們紛紛嘲笑說:“這簡直就是蠢人之舉!”
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隨著聯合國大樓的建成,在大樓四周的地價也立刻節節飆升,達到了捐贈額的十倍之多,近百倍的巨額財富也因此而源源不斷地湧入了洛克菲勒家族的手中。
因此,美國《數字化生存》一書的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創始人、有名的預言家尼葛洛龐蒂,在被問到“企業家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是冒險精神。”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原本是一個普通的農村人,在26歲時他成了高級工程師、副教授;而後又在7年裏,將鎳鎘電池做到了全球第一、鎳氫電池排名第二、鋰電池排名第三,37歲時,他成了飲譽全球的“電池大王”,擁有3.38億美元的財富;而在2003年,他斥巨資進入汽車行業,成了汽車大王……
是什麼成就了他的成功?是什麼使他青年創業,成為商界奇才?大多數人認為是智慧、精練和汗水,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而他自己則認為:“最為關鍵的是要有冒險精神。”
他是這麼說的:“因為發展企業與人生成長都像攀登一座山一樣,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冒險精神給比亞迪的初期發展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樣,比亞迪要成為汽車大王,同樣需要冒險精神,更需要一支敢於冒險的企業團隊。”
點評
在成功的管理者身上,我們通常都能夠看到謹慎和冒險這兩種品質,其實謹慎和冒險並不矛盾。
冒險不是胡來,而是經過慎重考慮之後的決策,冒險需要謹慎。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在了解了企業經營會涉及的風險後,要能夠把冒險看做是企業發展中的一部分,如果管理者過分謹慎的話,則必然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落後的地位。在今天這個事事都講究搶先的時代,冒險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顯得格外重要,而在冒險之前,需要的是管理者的謹慎思考與決策。
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冒險不是賭博。冒險需要的是細細的研究與計算,而不是膽大盲目的我行我素。作為管理者,不管你決定做什麼,除了要看清楚目標之外,還應該要考慮到實際目標會遇到的危險,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提前考慮到失敗之後的狀況,並可以準備好替代性方案。
在謹慎中冒險,在冒險中謹慎,隻要管理者願意投下時間和資源來確保企業的成功,冒險也就遠離了賭博,企業也終將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