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避開管理的誤區(3)(1 / 3)

蜘蛛修網:要學會認清問題的根源

在一座破舊的寺廟裏,住著兩隻蜘蛛,一隻住在屋簷下,一隻住在佛龕上。

一天,舊廟的屋頂塌掉了,它們依然還是停留在自己的地盤上編織著蛛網。

然而,沒過幾天,佛龕上的蜘蛛就發現自己的網總是會被弄破。一隻小鳥飛過,一陣小風刮起,都會讓它忙著修上半天。於是,它就去問屋簷下的蜘蛛:“我們的絲沒有區別,工作的地方也沒有改變,可為什麼我的網總是會破,而你的卻沒事呢?”

屋簷下的蜘蛛笑著回答道:“難道你沒有發現你頭上的屋頂已經沒有了嗎?”

佛龕上的蜘蛛忙於修網,是因為它並沒有發現它頭上的屋頂已經沒有了,屋頂沒有了,也就不能夠遮風避雨了,蜘蛛自然得忙著修補自己的網。

然而,修網固然重要,但是,了解為何網會破卻更為重要。在企業裏,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忙得團團轉的管理者,他們就像是這隻佛龕上的蜘蛛,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問題發生的根源,隻是在管理中充當著救火隊員。

這些總是忙得團團轉的救火的管理者,總是能夠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不是“下屬不得力”就是“別的部門不配合”……卻不會去思考一下: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強有一家自己的化工公司,開業之初要建立經銷商網絡、要管理產品質量,自然很忙。經過幾年的奮鬥之後,公司逐步壯大,管理也上了軌道,按理說他可以有時間去思考一下公司未來的發展了。但他卻依舊很忙,還經常感歎“越來越忙了,生意卻沒有做大”。以前還有時間去會會朋友們,現在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公司裏,忙著去救火,不是哪個經銷商叛變了,就是產品質量又出了問題……

其實,強的管理方式並沒有變,但隨著企業的逐步壯大,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競爭對手擴大了產量,實現了突破,價格下降,經銷商自然會叛變;客戶需求也變了,生產管理也更複雜了,如果依然用舊的管理模式管理,質量自然會有問題……

然而,強並沒有去認真地思考一下問題的根源所在,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問題?相反,他隻是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每天當然要忙於不停地救火。有人跟他開玩笑說:“你有45個主要的經銷商,300多種產品,每天要是有一個出了問題,就憑你一個人能解決得了嗎?”

點評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你在充當救火隊員的時候,是否曾經仔細思考過:我們是否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否能夠徹底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解決問題?

麵對問題,隻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分析,你才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比較徹底。

管理是一門藝術,作為管理者,要想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不僅僅要努力的不停地“修網”,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認清問題的根源所在。

隻有管理者提升了自身的高度,在救火時,認清問題的根源,抓住問題的本質,你就能夠在工作中麵對各種問題時都從容不迫,應對自如,也就會有時間去思考企業的未來如何發展。

老農修石:迅速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在一位老農的農田當中,多年來一直橫亙著一塊大石頭,並且,這塊大石頭已經碰斷了老農的好幾把犁頭了。

一天,又有一把犁頭被大石頭碰壞了,老農終於下定了決心,要鏟除這塊巨石。

於是,他找來一根撬棍伸進了巨石的底下,他驚訝地發現,石頭埋在地裏的狀況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麼深,那麼厚,隻要他稍微的一使勁就可以把石頭撬起來。

此時,在老農的腦海裏閃現出了自己多年來被這塊巨石所困擾的情景,老農禁不住一臉的苦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在遇到問題時應該立即弄清其根源,要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立即處理,不可拖延。

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並不是所謂的“死幹活”、流血流汗、老黃牛似的人,對於管理者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要能夠運用智慧來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有效且迅速地解決問題是每一個企業發展的加速器,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作為管理者,麵對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應該找借口,而是應該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總是會比問題多的。其實,也就像這位老農移石一樣,有些問題的解決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那麼複雜。

點評

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經常會遇到一些反複出現的問題或不良的現象,如果我們諱疾忌醫或拖延了事,一旦讓問題積壓下來,就必然會給我們的企業造成潛在的危險,阻礙企業的發展,甚至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正常地進行下去,嚴重時還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正確麵對企業管理中時常出現的一些頻率較高的問題,不應該找借口或回避,而應該抓住苗頭,及時調查,要認識到迅速有效解決問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要對問題追根溯源,要盡快找出快速且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把問題變成機會。

管理者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是否能夠迅速且有效地解決企業出現的問題上。“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隻有不會辦事的人。”作為管理者要能夠發現並麵對問題,並且要能夠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的迅猛發展。

老虎的孤獨:管理者自己的錯誤誰來指出

老虎是森林之王,然而,就在老虎飽嚐了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艱辛和痛苦之後,它也終於不得不承認:原來自己也有軟弱的一麵。

老虎是多麼渴望自己可以像其他的動物一樣,能夠享受與朋友相處的快樂,能夠在犯錯誤的時候得到哥們兒的提醒和忠告啊!

然而,它問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嗎?”猴子滿臉堆笑地回答:“當然,我永遠是您最忠實的朋友。”“既然如此,”老虎說,“為什麼我每次犯錯誤時,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

猴子小心翼翼地說:“作為您的屬下,我可能對您有一種盲目的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錯誤。”老虎又去問狐狸。狐狸討好地說:“您那麼偉大,有誰能夠看出您的錯誤呢?”

作為森林王國的統治者,當老虎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孤獨時,孤獨已經成為無法挽回的事實!這是作為管理者的老虎與作為被管理者的其他動物在長期的共事中逐漸形成的。

就像這隻可憐的老虎一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企業管理者,他們也會時常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的孤獨。

管理者的錯誤由誰來指出?如何才能夠解決管理者的孤獨問題?這是一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相處的尺度問題,也是一個讓眾多的管理者無比勞心費神的問題。

點評

由於組織結構上的等級製度,管理者與下屬之間會隔有一道深深的鴻溝。作為管理者就應該有管理者的威嚴,因為管理應該有威力,但是,如果管理者經常動用自己的威嚴和威力去管理下屬,那麼,所有的下屬對管理者的態度,都會像其他動物對待老虎一樣敬而遠之,也就會讓管理者感到“高處不勝寒”的孤獨。

管理者希望下屬能夠指出自己的錯誤,可下屬會想:指出你的錯誤容易,但萬一你因此而惱羞成怒,我不是自取其禍嗎?

如果想要下屬指出管理者的缺點或錯誤,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他確信自己能得到好處;第二,他足夠勇敢;第三,管理者必須具有明辨是非的眼力和包容的胸懷。

其實,這也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交往的一個度的問題,如果雙方走得過近,親密無間,管理者就容易失去應有的威嚴,削弱管理的威力;如果雙方之間的距離拉得過大,那麼雙方的內心就容易形成鴻溝,心存芥蒂,管理的威力也會因此而大打折扣。

那麼,該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需要管理者健全企業的管理製度,完善管理的規則,要用製度和規則去管理、約束被管理者,形成企業內部的自我約束機製,讓被管理者有章可循、有序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