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的焦慮:管理者速度崇拜的誤區
一天,小海馬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擁有了七座金山。
小海馬醒來後,覺得這個夢是一個神秘的啟示:它現在全部的財富是七個金幣,但總有一天,這七個金幣會變成七座金山。
於是,小海馬毅然地離開了自己的家,帶著僅有的七個金幣,去尋找夢中的七座金山,雖然它並不知道七座金山到底在哪兒。
海馬是豎著身子遊動的,遊得很緩慢。它在大海裏艱難地遊動著,心裏卻一直在想著:也許那七座金山會突然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然而,金山並沒有出現,出現在它眼前的是一條鰻魚。鰻魚問它:“海馬兄弟,看你匆匆忙忙的,幹什麼去呀?”海馬驕傲地說:“我去尋找屬於我自己的七座金山。隻是……我遊得太慢了。”“那你真是太幸運了。對於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鰻魚說,“隻要你給我四個金幣,我就給你一個鰭,有了這個鰭,你遊起來就快得多。”海馬戴上了用四個金幣換來的鰭,發現自己遊動的速度果然提高了一倍。海馬歡快地遊著,心裏想,也許金山馬上就出現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還是沒有出現,出現在海馬眼前的,是一個水母。水母問:“小海馬,看你急匆匆的樣子,你想到哪裏去?”海馬驕傲地說:“我去尋找屬於我自己的七座金山。隻是……我遊得太慢了。”“那你真是太幸運了。對於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有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水母說,“你看,這是一個噴汽式快速滑行艇,你隻要給我三個金幣,我就把它給你。它可以在大海上飛快地行駛,你想到哪裏就能到哪裏。”海馬用剩下的三個金幣買下了這個小艇。它發現,這個神奇的小艇使它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五倍。它想,用不了多久,金山就會出現在它眼前了。
然而,金山依然沒有出現,出現在海馬眼前的,是一條大鯊魚。大鯊魚對它說:“你太幸運了。對於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套徹底的解決方案。我本身就是一條在大海裏飛快行駛的大船,你要搭乘我這艘大船,就會節省大量的時間。”大鯊魚說完,就張開了大嘴。
“那太好了。謝謝你,鯊魚先生!”小海馬一邊說一邊鑽進了鯊魚的嘴裏,向鯊魚的肚子深處歡快地遊去……
現今社會是一個盛行速度崇拜的時代,很多的企業管理者都在強調速度,都在捉摸如何提速。他們就像那條海馬一樣,他們最基本的焦慮就是對“慢”的焦慮——“我去尋找屬於我自己的七座金山。隻是……我遊得太慢了。”於是,他們把整個企業的發展戰略簡化為“買入”戰略——用金錢來購買速度,從而也就忽視了企業管理上的真正問題。這是廣大的管理者盲目崇拜速度的誤區所在。
另外,海馬雖有強烈的發財願望,但卻缺乏明確的目標,沒有進行目標管理。其實很多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企業雖有著很好的遠景,但卻是模糊且不確定的,從而使企業處於一種“漫遊狀態”。而對於處於“漫遊狀態”的企業來說,快或慢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可見,企業需要有明確、清晰且詳細的發展戰略目標,並且要對目標的實現有時間上的限製,企業也就因此有了一個參照判定的標準,便於在實踐中找出不足,及時調整今後的發展戰略,促進企業的發展。
點評
沒有明確的目標,會使一個人滋生出很多零碎的愛好和荒誕無稽的“浪漫情懷”。一個企業如果戰略混亂、目標模糊的話,也會陷入一種可怕的“商業浪漫主義”之中。
如果在市場化程度不高、客戶成熟度較低的商業環境中,浪漫的管理手法可能會獲得成功。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客戶的鑒別力和權力意識在不斷地增強,浪漫的管理手法必然會導致企業的徹底失敗。曾經在我國翻雲覆雨的20世紀80年代的一些商界名流,在近幾年紛紛落馬,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商業浪漫主義的典型形態就是漫遊式經營,這也暗中注定了“通向盈利之路”其實就是“通向毀滅之路”。單純的為快而快的發展模式最終會導致企業耗盡資源,走向滅亡。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為企業設定明確清晰的目標和有條理的戰略模式,隻有這樣才會有助於企業的發展,千萬不要一味地強調速度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務。
遇到一隻大老虎:管理者要有危機感
湯姆和約翰兩個人在森林裏散步,突然,遇到一隻大老虎。此時的湯姆,趕緊從自己的背後取下了一雙輕便的運動鞋換上。約翰都快急死了,他罵道:“你幹嗎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而湯姆卻說:“我隻要比你跑得快就好了。”
如今,我們紛紛議論的熱點話題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而當有人問及危機對哈斯自動數控機械(上海)有限公司的影響時,哈斯的田經理就為大家講了上麵這個老虎的故事,他說:“其實老虎就是我們工作中的危機,危機來臨時,我們響應危機的速度,就是應對危機的能力之一。應對危機的秘訣就是:時刻備用一雙防範危機的‘跑鞋’。”
田經理回憶說:“從2000年到2002年,美國的機床市場曾遭遇百年一遇的危機,整體市場份額下滑高達30%。在此期間,許多機床製造企業蒙受了巨大虧損,而哈斯卻順利生存了下來,更令人欣喜的是,哈斯的市場份額還由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對於哈斯來說,經濟危機其實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田經理指出:“我們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危機。首先,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不能因為問題龐大而放棄。經濟危機隻是眾多攔路虎中的一隻,既然明明知道不可避免,就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其次,在麵對危機時,需要做的就是比競爭對手準備得更加充分。要時刻相信前麵是一片藍天,是一片曙光。簡言之,即平衡心態麵對,朝著曙光積極準備。”
點評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首先要具備的就是危機意識。在充滿競爭的21世紀,沒有危機也就是企業的最大危機。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像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原先都普遍認為會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企業,也會麵臨很多的未知變數。
特別是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這個大老虎麵前,我們的企業是如何應對的?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你是否時刻都為自己的企業準備著一雙好的“跑鞋”?
我們都應該要有危機意識,特別是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更要時刻都存有危機意識,為應對各種危機而做好準備,這是你的企業生存下去的必備條件之一。
虎、驢之死:要樹立企業的危機意識
明朝的作家劉元卿,在一篇題為《猱》的短文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猱的體形很小,四肢長著十分鋒利的爪子。當老虎的頭癢癢時,猱就爬上去為其搔癢,並在老虎的頭上挖了一個洞,而老虎卻因為感覺特別的舒服而並未察覺。於是,猱把老虎的腦髓當作美味佳肴吃了個精光。
同樣,在中央電視台的《動物世界》節目中曾介紹:有一種生活在非洲的蝙蝠,專愛吸驢子的血,當這種蝙蝠飛落在驢子的身上時,驢子一開始會本能地抖動自己的身體或用尾巴驅趕;但是,當蝙蝠用自己細小的舌頭輕輕地舔驢子時,驢子就會立即產生一種麻絲絲癢乎乎的快感,所以也就不再驅趕蝙蝠了。
然而,蝙蝠會利用這個機會,在驢子的身上咬個小口子,吸驢子的血,當一隻蝙蝠吸飽了飛走後,又會飛來另一隻蝙蝠繼續吸,驢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吸幹血而死去。所以,當地人把這種蝙蝠稱為“殺人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用這八個字來詮釋上述的故事,可謂是恰當之至。
就企業的發展而言,也是始終伴隨著風險的。當然,很多企業由強變弱,最終慘遭淘汰的原因是不盡相同的,但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原因:缺少一種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可以說,沒有時刻麵對風險的危機意識是企業最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