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避開管理的誤區(2)(2 / 3)

當然,如今的中國企業界已經出現了一批出色的風險防範企業。如海爾集團以“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為生存理念,使企業保持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再如小天鵝公司,實行“末日管理”戰略,堅守“企業最好的時候,也就是最危險的時候”的理念,做到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使企業始終掌握著競爭的主動權。

然而,還是會有一些企業經營者,仍然對此認識不足,他們隻看到企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卻忽視了企業潛在的風險;他們隻看到對手的弱點,卻沒有看到自身的不足;他們隻是取得了一時的成功就得意忘形,卻對可能發生的危機缺乏必要的準備……

點評

企業的發展始終伴隨著風險,如果我們的管理者缺乏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對麵臨的危險認識不足,準備不夠,安而忘危,缺少遠慮的話,就會在競爭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最終導致企業的失敗。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中國經濟大幅度的增長,市場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如果企業的管理者缺少應有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不去努力提高自己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的話,我們將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樹立企業的危機意識,要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能夠洞察到企業潛在的風險,為企業做好各種積極且全麵的準備。

青蛙的故事:管理者的洞察力和應變力

我們在做生物實驗時,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開水的杯子中,青蛙就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如果我們把一隻青蛙放進一個裝有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的加熱,讓水至沸騰,青蛙一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子中遊來遊去,當它發現太熱時,就失去了跳出來的力量。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

1.改變能夠決定我們的成功與失敗。然而,大環境的改變卻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夠看得到的,我們必須時時留心注意,要多學習,多警醒自己。

2.太過舒適的環境往往會蘊含著危險。我們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也許就是我們最大的威脅。而如果要想改變,必須不斷的創新,才能夠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

3.當我們覺察到趨勢的小變化時,就應該要“停下來”,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學習,這樣我們就能夠發現改變的最佳途徑。

對於企業的管理者而言,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和應變力,不要做溫水中的青蛙。

企業的競爭環境是會改變的,而它的改變大多都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對這種漸熱的環境變化沒有感覺的話,企業就會像那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卻不自知。

當人或企業在突然遭遇危機時,一般都能夠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來應對危機,結果往往會化險為夷,這就像是被放入開水中的青蛙。但是,一旦人或企業遭遇了不夠明顯的危機而危機也在慢慢地惡化時,往往並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就會像被放入了溫水中的青蛙一樣,等危機激化到一定程度時,再想化解已經來不及了。

點評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想做溫水中的青蛙,我們甚至會躊躇滿誌,自信地認為自己決不會成為溫水中的青蛙。但是,當我們作為青蛙,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水中時,我們就會分不清甚至不知道哪裏才是最安全的。其實,安全隻是相對的,需要的是十二分的小心,需要具備很強的洞察力和應變力,才能夠避免陷入危局。

所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不管曾有過怎樣的輝煌,我們都要在工作當中隨時留意外部大環境和內部小環境的改變,並能夠及時地反思這種變化的原因和利弊,以便可以在局勢尚可扭轉之前,適應環境的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管理者千萬不能自我膨脹,甚至目中無人,一定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覺,隻有具有高度洞察力和應變力,才能夠在市場的不斷變化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才能夠使自己的企業更好、更快、更穩的發展。

蜜蜂和蒼蠅的不同命運:應變的重要性

如果你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

你會看到,蜜蜂會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鍾的時間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於它們的智力,才導致了它們的滅亡。

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會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也會因此而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乎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來就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而那些愚蠢的蒼蠅,對於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它們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就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發現了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這些頭腦簡單者總是會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這是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轉述的一個絕妙的實驗。韋克是一個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著有《組織的社會心理學》等書。

韋克對此總結說:“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回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

成功的設計實踐總是跟實驗、應變聯係在一起的。IDEO公司被稱作“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設計公司”。其創始人托馬斯·凱利直言:“IDEO是一個活生生的工作實驗室,永遠處在實驗狀態中。在我們的項目、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我們的文化中,公司會不斷嚐試新的想法。”

他進一步說:“我從大企業中所認識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每人都遵循規則時,創造力便會窒息。”這裏的規則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堅守的“邏輯”,而堅守的結局就是死亡。已經有不止一家大企業的管理者到IDEO去取經。他們迫切地想知道: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企業變得更富活力、更有創造性?

點評

管理的模糊性、管理的不確定性、管理的變革,已經成為當今企業所麵臨的頭號任務。並且管理的不確定性已經並將長期成為折磨企業的一種“慢性疾病”。

而對付不確定性的辦法,就是要在瞬變時刻賦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傑克實驗中的蒼蠅一樣。這也就告訴我們管理者:麵對日趨複雜多變的世界,如果你想獲得成功,想使自己的企業迅猛地發展壯大,就必須擁有隨機應變的智慧而不是教條式的智慧。

蜜蜂會隨時地撞上無法理喻的“玻璃”,這就像企業的生存環境隨時都可能從正常狀態變得不可預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一樣。而作為管理者,就是要賦予這種變化以合理性,進而找出使企業走出危機的辦法。

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混亂的行動會比有序的停滯好很多,管理者要善於應變。

是狐狸還是刺蝟:管理者應懂得抓重點

古希臘有這樣一個寓言:狐狸油腔滑調,詭計多端,絞盡無數腦汁,伺機偷襲毫不起眼的刺蝟。每當刺蝟外出覓食時,總是一副一搖一擺的樣子,對狐狸也沒特意的防範,它的腦子裏隻是想著自己的事情。一旦刺蝟遇到了狐狸的襲擊,它就立刻蜷縮成一個長滿尖刺的小球,最後狐狸隻好無可奈何地退回到森林中去。刺蝟和狐狸之間的這種戰鬥每天都在以某種形式發生著,盡管狐狸要比刺蝟聰明,但刺蝟卻總能夠屢戰屢勝。

古希臘的詩人阿奇洛科斯從這個故事中總結出了一句名言:“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卻隻知道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