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論:如何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即用一個木桶來裝水,如果組成木桶的各塊木板參差不齊,那麼它的容量並不是由這個木桶中最長的木板所決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所以,“木桶理論”又被稱為“短板效應”。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在企業裏,決定企業戰鬥力強弱的並不是能力最強、表現最好的員工,而是能力最弱、表現最差的員工。因為,最短的木板限製和製約著最長的木板,也就決定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影響了企業的綜合實力。也就是說,必須讓短的板子達到長的板子的高度或者讓所有的板子都維持“足夠高”的高度,才能夠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才能夠完全發揮團隊的作用。
那麼,我們該怎樣做才能夠使“短板”變長,最大限度地發揮外部資源的效能?這是需要廣大的企業管理者認真思考的問題。這裏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增加“短板”的長度;二是處理好“短板”與“長板”之間的契合關係。隻有組成木桶的木板都是一樣長的時候,這些木板才能夠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效能,木桶也才會達到最大的容量。
在我國的家電舞台上,可謂是百家爭雄,但是為什麼海爾卻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跑在最前列呢?海爾並沒有比別人更為雄厚的資本,也沒有引進比別人多的國際人才,人才素質並不比別人高……也就是說,海爾的“長板”並不多,但是,海爾卻擁有一個好的團隊,海爾能夠讓所有的板子都維持在“足夠高”的高度,由此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這就是海爾成功的原因所在,海爾人的整體績效並不比任何的“長板”差。
點評
一個企業要想成為一個結實耐用的木桶,首先要想方設法地提高所有板子的長度,而不是把“長板”和“短板”簡單地對立起來。隻有讓所有的板子都維持在“足夠高”的高度,才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企業的團隊精神,發揮出企業的團隊作用。
如今,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隻要企業裏有一個員工的能力很弱,就會影響整個企業預期目標的達成。在企業的管理當中,管理者必須了解企業最需要的能力,或者說最短的一塊板在哪裏。要正確處理好“長板”和“短板”的關係,既要把那些不合標準的“短板”拿出來予以更新,又要注意留用不是太短的“中長板”,有效地把“長板”和“短板”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木桶”,使其發揮整體的最大效能。
當然,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其不分青紅皂白地趕他出局,不如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所以,管理者要能夠揚長避短,把員工放在最適合他的位置上,他就會有足夠高的高度,就可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二八定律:如何處理管理的不均衡性
帕累托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隻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約20%,其餘的80%盡管是多數,但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即20/80法則。它是經濟學的一個原理,體現的是效率的概念。
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著“二八定律”。比如商家80%的銷售額來自於20%的商品,80%的業務收入是由20%的客戶創造的;在社會中,20%的人掌握著社會80%的資源和財富;在銷售公司裏,20%的推銷員帶回80%的新生意……“二八現象”竟如“黃金分割”一樣,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作為管理者,要學會處理企業管理中的不均衡性,要用80%的精力管理20%的員工,進而帶動企業整體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方麵,摩托羅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們認為:在公司的100名員工中,前麵25名是好的,後麵25名差一些,應該重點做好兩頭的工作。對於後25人,要給他們提供發展的機會;對於表現好的,要設法保持他們的激情。如此一來,企業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二八定律”的運用,成功之處就在於它提倡“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管理方略,可以使管理者很好地確定自己的工作重點與方向。當然,管理者要想用好“二八定律”,就必須先弄清楚企業員工中的那20%到底是哪些,從而可以將自己經營管理注意力的80%集中到這20%的重點上來,采取有效地傾斜性措施,可以有效地處理好管理的不均衡性,也可以確保自己在管理的重點方麵取得突破,進而帶動企業全麵的發展,取得整體的進步。
點評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誰都不可能真正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麵麵俱到不如重點突破,特別是對管理者來說,必須學會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要把自己80%的精力和時間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麵,隻要你管理好了這20%,它就會帶動其餘80%的發展。
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實行分類管理,特別是對企業的核心員工,要結合“二八定律”,從崗位的安排,薪資的設計以及離職的管理等方麵做好核心員工的各項管理工作。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管理者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是不能平均用力的,要學會運用“二八定律”處理好管理中的不均衡性,要重點做好最重要的20%的管理工作,以80%的精力重點關注這20%,就能夠創造出更高更好的業績。
三個囚徒:管理者應如何對待戰略選擇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要滿足他們三個人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就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懂浪漫,就要了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則要了一部能夠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去了,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他的嘴裏鼻孔裏都塞滿了雪茄,他大聲地喊著:“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記要火了。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隻見他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的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著一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地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都在與外界聯係,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要送你一輛勞斯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未來。我們今天的現狀是由我們三年前的選擇所決定的,而我們今天的選擇也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未來。
同樣,如果我們的企業失敗了,最大的可能就是我們的戰略選擇錯了。
一個企業的戰略選擇,影響著整個企業未來的發展。當一個企業在戰略的選擇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時,企業有可能就會麵臨著破產的後果。相反,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並實施了適合時宜的戰略,那麼整個企業也將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