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不僅要留住和用好企業內部的人才,還要為引進外來人才創造有利條件,並且還要大膽使用人才,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學習生活條件,讓人才能夠心無旁騖,專心致誌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企業才能夠實現迅猛發展。
自卑的小黑羊:每個人都是人才
有一個農夫,在家裏養了三隻小白羊和一隻小黑羊。
這三隻小白羊常常會因為自己有雪白的皮毛而十分的驕傲,它們對那隻小黑羊總是不屑一顧。
“你自己看看身上像什麼,黑不溜秋的,像鍋底。”
“依我看呀,像炭團。”
“像穿了幾代的舊被褥,髒死了!”
……
不隻是小白羊,就連農夫也瞧不起小黑羊,常常給它吃最差的草料,時不時還對它抽上幾鞭。小黑羊就這樣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為此它很自卑,也覺得自己比不上那三隻小白羊,所以,它常常為此而傷心地獨自流淚。
初春的一天,小白羊與小黑羊一起外出吃草,它們走得很遠。不料,寒流突然襲來,下起了鵝毛大雪,於是它們躲在了灌木叢中相互的依偎著……不一會兒,灌木叢和周圍全部鋪滿了雪,可謂是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世界。它們本打算回家,但雪實在是太厚了,它們根本無法行走,於是隻好擠做一團,等待農夫來救它們。
當農夫發現四隻小羊不在羊圈裏時,便立刻上山去找,但四處一片雪白,哪裏有小羊的影子啊!而就在此時,農夫突然間發現遠處有一個小黑點,於是他快步跑去。到那裏一看,果然是他那瀕臨死亡的四隻小羊。
這時,農夫抱起小黑羊,無比感慨地說:“多虧小黑羊呀,不然,羊兒可都要凍死在雪地裏了!”
小黑羊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不應該因為別人的說三道四就自卑,甚至自棄。
曾經,有一個小男孩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被截去了雙臂,他因此而難過且自卑。因為他很怕他想當摔跤大賽冠軍的夢想會因此而破滅。這一天,他遇到一位摔跤大師,懇求大師教他,大師同意了。後來,他去參加了一個摔跤大賽。他使用了一招:用腿攻擊了對方的手臂,將對方摔倒在地,而對方想對他以牙還牙卻不行,因為他沒有手臂。
俗語說得好,“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同樣,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認識到:人人是人才!隻要他能夠將自己的才能真正發揮出來,他就是優秀的人才!
點評
在企業內部,員工可謂是各式各樣,各種類型的都有,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對待員工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能一葉障目,厚此薄彼。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人才。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因人而異,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比如,對於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員工,你可以讓他從事市場開發的工作;而對於墨守成規、堅持原則的員工,你可以讓他們搞質量監督檢查;對於善於鑽研、勤於思考的員工,你可以讓他們搞新產品的研發……如此一來,管理者就可以充分調動各類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每個人都是人才,管理者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名員工,不應該因為他們表麵上能力的大小、相貌的美醜、後台的軟硬、關係的親疏而產生偏見甚至歧視。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名員工都有他存在的價值,也許有的人平時並不會顯山露水,但他卻可以在關鍵時刻顯現才華,為你壯麵子;也許有的人平時很討你歡喜,但他可能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讓你難堪!
人人是人才!其實,無能的員工並不多見,無能的管理者反而比比皆是。
口吃孩子賣聖經:不要被人才優劣定式所迷惑
神父要找三個男孩,幫助他完成主教分配的1000本《聖經》的銷售任務。
神父認真分析了自己的人脈,覺得自己隻能完成300本的銷售量,於是他決定找幾個能幹的小男孩幫他賣掉剩下的700本。
神父對“能幹”的理解是這樣的:口齒伶俐。於是按照這樣的標準,神父找到了兩個小男孩,這兩個男孩都認為自己可以輕鬆地賣掉300本《聖經》。可即使這樣還有100本沒有著落。於是神父找到了第三個小男孩,讓他盡量賣掉100本,因為他口吃很厲害。
在神父看來,不出兩天那兩個善於言辭的小男孩就會賣完300本《聖經》。然而,5天過去了,那兩個小男孩回來後,告訴神父情況很糟糕,他們隻賣了200本。神父覺得不可思議,正在發愁的時候那個口吃的小男孩也回來了,他沒有剩下一本《聖經》,而且帶來了一個令神父激動不已的消息,他的一個顧客願意買下他所剩下的所有《聖經》。
神父迷惑了。為什麼被自己看好的那兩個小男孩令自己很失望,而當初自己根本就沒當回事的小結巴卻成了自己的福星呢?
神父就問小男孩:“你講話都結結巴巴的,為什麼會這麼順利就賣掉所有的《聖經》呢?”小男孩答道:“我……,我……,跟……見到的……所有……人……說,如……果不……買,……我就……念《聖經》給他們……聽。”
幫助小男孩賣完“剩經”的最有利的條件是什麼?正是因為他的口吃。小男孩知道自己的劣勢是口吃,所以他順勢將自己的劣勢轉化成了“優勢”,而顧客一般都是很害怕聽見一個口吃厲害的人讀《聖經》的,於是他的《聖經》就賣得精光。而且在賣《聖經》的過程中,有位顧客被“小結巴”的精神所打動,所以打算幫助他買下所有剩下的《聖經》。
可見,對於任何一個職位而言,都是不需要花瓶的,就像故事中的神父並不需要口若懸河卻賣不完《聖經》的小男孩一樣。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你是否也曾經被人才的優劣定式所迷惑?其實在有的時候人才的劣勢不一定就會致命,如果管理者能夠引導好的話,劣勢也許就是優勢。
點評
人才的某些優點有時會存在假象,而人才的劣勢隻要管理者引導得當就完全有變成優勢的可能。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明白,衡量和判斷一個人才所具有的價值的真實標準,並不能靠固有的條條框框,而應該依據實際工作中的成效。其實,公司需要的是能夠賣光“剩經”的銷售人員,而其口吃與否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
人才劣勢和優勢,隻是相對於環境而言的,在不同的環境裏,員工的優劣勢是不同的。追求利潤和持續盈利是每一個企業的目標,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繁榮的條件。普通人才永遠都是在不起眼的地方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作為管理者應該把最合適的員工放到最合適的崗位上,要能夠深層次地挖掘普通人才的優勢。
管理者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人才的優劣定式所迷惑,隻要能夠幫助實現公司目標的人才,其劣勢也可能就是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