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4)(1 / 3)

墨子訓耕柱:響鼓更需重錘敲

春秋戰國時期的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卻總是會被墨子責罵。

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非常委屈,因為在墨子的眾多門生之中,耕柱是大家公認的最優秀的人,但他卻偏偏經常會遭到墨子的指責,這讓他覺得很沒麵子。一天,耕柱就此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麼多學生當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的責罵嗎?”

墨子聽了之後,毫不動肝火,他說:“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是因為隻有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

雖然這隻是一個很簡單也很普通的故事,但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一些企業在管理方麵的有益啟示:響鼓更需重錘敲。

我們的企業就好比是一支部隊,而在這支“部隊”裏麵,會有“帥”,有“將”,也有“士兵”。如果說管理者是帥,則下屬就是將和士兵。

俗話說得好:“遣將不如激將,響鼓還需重錘敲。”在團隊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該學會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對於團隊中的將才,要學會對其適時地進行敲打和激勵,這樣一來就會不斷地提高組織的效率與效益。

作為管理者在敲打將才的過程中一定要恰當地運用激勵,這樣才能夠打造積極向上、和諧共進、合作共贏的良好團隊和快樂的工作氛圍,才能夠使整個團隊活力十足。

點評

每一個管理者都很希望自己的下屬,特別是下屬中的將才能夠聰明聽話,因為他們會學得更快、頂崗也快。然而,高智商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係。作為管理者千萬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這些將才優點多,就不需要你費心了,他們會好馬自奮蹄的!非也!

有時,聰明的員工往往會不清楚自己保持工作熱情的動力何在,他們反而會更容易迷失自己或者厭倦工作,甚至會導致對工作興致寥寥,效率反而低下。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好馬不知路,響鼓更需重錘敲!

當然,管理者也要明白:“挑毛病”盡管在管理中會有其獨特的作用,但是管理者必須講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極端,如果管理者“雞蛋裏挑骨頭”,無事找事就會適得其反,“挑毛病”的前提是要實事求是,在責備的過程中要讓員工明白改進的方法及奮鬥的目標,在“重錘敲響鼓”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夠挫傷人才開拓進取的銳氣。

黃金台招賢:人才是事業的根本

《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的國君燕昭王(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攬天下的人才,但很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隻是葉公好龍而已,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所以,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為此他整天悶悶不樂。

後來,有一個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概意思是:有一個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去購買一匹千裏馬,然而時間都過去三年了,卻始終沒有買到,直到又過去了三個月,才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裏馬,可是當國君派自己的手下帶著大量的黃金去購買千裏馬的時候,千裏馬已經死了。結果,被派出去買馬的人用五百兩黃金買來了一匹死了的千裏馬。這位國君很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國君的手下說:“如果您舍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買活馬呢?我們的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您提供活的千裏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為國君送來了三匹千裏馬。

郭隗又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裏迢迢趕來。”

於是,燕昭王采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果然沒過多久就引發了“士爭湊燕”的局麵。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遊說家劇辛,等等。這樣一來,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後,燕國由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隻剩下兩座小城。

這便是古代著名的燕昭王黃金台招賢,它告訴我們管理者要想治理好企業,必須學會和懂得網羅人才。

點評

如何才能夠治理好企業?這一直是廣大管理者長期以來研究的一個“課題”。研究有素的,就治理有方;研究無得的,就治理失敗。而燕昭王告訴了我們這個課題的答案:人才是事業成功的根本。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當然,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像燕昭王那樣去築“黃金台”招賢,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報刊的某個角落,築起我們的“招賢台”,不是麼?

“誰掌握了人才,誰就掌握了未來。”治理好企業的關鍵就在於管理好人才,用好人才。

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財富。如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集中表現在對人才的培育、擁有和運用上。人才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無論我們從宏觀的角度,還是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人才都是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隻有擁有了充足的人才,企業才能夠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好的管理者應該善於識別和運用人才。隻要你做到了唯賢是舉,唯才是用,你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戰無不勝。

神偷請戰:選用人才要不拘一格

《淮南子道應訓》中記載,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並喜歡把他們都招攬到自己的麾下。當時,有一個其貌不揚,號稱“神偷”的人,也被子發待為上賓。

有一次,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然而,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而在子發的旗下卻不乏有智謀之士、勇悍之將,可他們在強大的齊軍麵前,全都無計可施。

這時“神偷”請戰。他在夜幕的掩護下,將齊軍主帥的睡帳給偷了回來。第二天,子發就派使者把睡帳送還給了齊軍的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了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當天晚上,“神偷”又去把齊軍主帥的枕頭給偷了回來,又由子發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又把齊軍主帥頭上的發簪給偷了過來,子發還是照樣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了此事後,都感到很恐懼,而主帥也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我們再不撤退,恐怕子發就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

用人不當,事倍功半;用人得當,事半功倍。可見,用人之道,最為重要的是要善於發現、發掘、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我們的管理者都應該向子發學習:選用人才要不拘一格。

在現實中,這也反映了企業的遠見卓識。雖然高學分、高學位、高職稱中確實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企業還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動手、會攻關、善於解決生產中種種難題的高技能人才。也許他們的學曆很低,但他們卻有長期在生產實踐中凝聚、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技能,他們同樣可以有創新和發明,同樣能夠為企業創造財富。目前企業普遍缺乏來自基層、來自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