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3)(1 / 3)

鯊魚的壓力: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在西方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寓言:上帝在創造了一群魚之後,就把它們放到了大海裏,之後突然想起一個問題——魚身的比重大於水,一旦魚停下來,就會向海底沉去,而沉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就會被海水的壓力壓死。於是,上帝趕緊找到了這些魚,給了它們一個法寶:魚鰾。

魚鰾是一個能自己控製的氣囊,魚可以用增大縮小氣囊的辦法來調節自己的沉浮,也就不至於會被海水的壓力壓死。然而,上帝最終也沒能找到鯊魚,他料定鯊魚必死無疑,為此他還悲傷了一段時日。

在過了億萬年之後,上帝想看看魚長得如何,就把它們統統地聚集到一個水城,出乎上帝意料之外的是:沒裝上魚鰾的鯊魚居然很健康,並且還成了海裏的英雄!於是,上帝不解地問鯊魚:“你為什麼沒被海水壓死,還活得這麼好啊?”鯊魚笑著說:“上帝呀,這得感謝你!你當初不給我魚鰾,使我無時無刻不在麵對著壓力,不得不時時地運動著自己,所以也就練就了我強壯的身體。”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沒有了生活的壓力也就會失去生活的動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航海經驗十分豐富的老船長,每日往返於大海中運貨。有一天,當他的貨輪卸貨後在浩瀚的大海中返航時,突然遭遇了可怕的風暴。這令船上的水手們都有點驚慌失措,而這位老船長卻果斷地命令船上的水手們立刻打開貨艙,往裏麵灌水。“船長是不是瘋了,往船艙裏灌水隻會增加船的壓力,使船下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一個年輕的水手嘟囔著。

然而,麵對船長嚴厲的臉色,水手們也都照做了。隨著貨艙裏水位的不斷增高,船在一寸一寸地往下沉,而依舊猛烈的狂風巨浪對船的威脅卻在一點一點地減少,貨輪漸漸的平穩了。此時,船長對水手們說:“百萬噸的巨輪是很少會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那些根基很淺的小船。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卻是最危險的。”

其實,這也就是“壓力效應”,人生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在我們的企業裏,那些得過且過,沒有一點壓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人,就像是在風暴中沒有載貨的船,往往經不起人生的大風大浪,一旦遭遇狂風巨浪,他們便會被打翻。

我們的企業在用人上,道理同樣如此。在一個公司的內部,如果團隊成員都沒有一點壓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公司內部就會缺乏活力與新鮮感,而員工也會因此而容易產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員工,當他們工作的時間長了以後,他們就會容易厭倦、疲憊、怠惰,甚至倚老賣老。

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學會適當地給予員工壓力,甚至可以增加一些新鮮血液到公司內部,使公司內部產生活力與新鮮感,甚至可以製造出一些緊張的氣氛,給員工以適當的刺激。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在企業的管理中,適當而科學的刺激,可以使員工受到積極的影響,繼而會產生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工作動力。

點評

當壓力存在時,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承受壓力的人必然會比其他的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會越快。適當的刺激,猶如催化劑一般,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體內的潛能。

上帝沒有給鯊魚魚鰾反而刺激了鯊魚,在不斷運動中鯊魚練就了強壯的身體。對於企業來說,管理者對於員工的適當刺激,會使員工很自然地產生一種緊迫感,員工就會不斷地催促自己加快前進的步伐,否則就有可能會死掉。如此一來,企業自然而然就會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場麵。

其實,“一團和氣”的集體往往代表著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降低。一個組織要想有高效率,管理者就必須隨時施加壓力才行,因為隻有給沒有載貨的空船注入水,它才會有壓力,才能在航行中直麵狂風巨浪,乘風破浪,最終到達目的地。

所以,管理者如果能夠適當地給員工施加壓力,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活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就會讓員工在壓力下,展現活力,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博士過池塘:好高騖遠不如腳踏實地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了當時所裏學曆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也在那裏釣魚,一個在他的左邊,一個在他的右邊。

他隻是微微地朝他們點了點頭,心想: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了伸懶腰,從水麵上“蹭蹭蹭”的箭步如飛,到對麵去上廁所。

博士的眼睛為此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漂回來的。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可是博士生哪!”

又過了一會兒,副所長也站了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漂過水麵去對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難道這是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而這個池塘的兩邊都有圍牆,要到對麵去上廁所得繞上10分鍾的路程,而再回來的話一共得20分鍾,太遠了,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他憋了半天之後,也站起身來就往水裏跨,心想:我就不信連本科生都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就不能過。

隻聽得“撲通”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

這時,兩位所長趕忙把他拉了上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反問道:“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位所長相視一笑,說:“這個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因為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的下麵。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就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點評

學曆僅僅代表你在學校時的成績,隻有學習能力才代表你的未來。一個剛步入職場的人需要的是謙虛與腳踏實地,要多多向職場中的前輩學習,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經驗,隻有這樣,你才能夠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作為管理者來說,你的資質並不代表你是無所不能的,好高騖遠隻會使你摔得更慘,你應該在管理的過程中,腳踏實地地組建一個學習型的團隊,“三人行必有我師”,隻要你能夠做好新老員工的溝通與交接工作,就可以使他們優勢互補,各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