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崇拜心理正向功能,應處理的幾個問題
正確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現實的矛盾和衝突
現想要批發根於現實的土壤之中,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幾乎成了一句口頭禪。可是實際執行起來就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如果是和諧一致的,那麼也許就不需要崇拜心理了。如果理想和現實發生衝突,那崇拜心理也就要失衡。因此,要想發揮崇拜心理的現實功能,就必須處理好現想與現實的矛盾和衝突。
一般來說,越是高大弘遠的理想,恐怕與現實的矛盾和衝突就越大,就越需要處理好這種矛盾和衝突,就越要有所付出,就越需要有付出的勇氣。這就需要時刻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不受現實幹擾,大膽地往前走;二是要在一些關節點上注意檢驗理想與現實是否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也就是要保持頭腦清醒。
好高鶩遠會使崇拜心理空泛化
崇拜心理的形成正是由於有崇高的理想,但不毛病地理想越高其崇拜心理的起點就越高。現實性的崇拜心理應當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不是固定目標不變的過程。因此,崇拜心理的理想目標應當是符合現實發展的,如果好高鶩,就會使崇拜心理空泛化,從而失去崇拜心理作為心理內驅力的應有功能。好高鶩遠與崇拜心理是格格不入的。前者是建立在不顧現實基礎之上的一種空想,而後者不但是建立在堅實基礎之上,而是通過分對現實基礎的分析、推斷而得出的理想現實。
也許有人會提出,崇拜心理是建立在現實與理想現實不可比的基礎之上的一種心理機製,何以會有“好高鶩遠”之說呢?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崇拜心理是建立在現實與理想現實不可比的基礎之上這是毫不含糊的,但是,這種不可比是從現實出發,經過一定的科學論斷得出的結論,正是基於這不可比的結論才形成崇拜心理。而好高鶩遠則是離開現實基礎的一種隨意性的空想,嚴格說出這種心理連幻想都不是。科學的幻想也是要有一定的現實根據作為基礎的。這種不顧現實,不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的好高鶩遠心理,是與崇拜心理基於現實與理想現現實的不可比性截然不現的,如果不注意清除好高鶩遠心理,往往很容易使崇拜心理空泛化。這種空泛化的崇拜心理,是沒有絲毫社會功能的。
急功近利會使崇拜心理庸俗化
急功近利是與好高鶩遠相對的一種心理。其主要表現是急迫地追求短期效應而不考慮長遠效果,也就是追求眼前佃而不顧根本利益或是群體共同利益。
急功近利是胸無大誌的一種心理的表現形式。這種狹隘的心理最容易導入盲從和隨大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過於看重一時名譽、地位經濟利益所致,通俗地說是擋不住誘惑。這就必然會使崇拜心理庸俗化,從根本上改變崇拜心理的本質作用。
其實,急功近利心理是與崇拜心理格格不入的一種心理。崇拜心理是由於考慮到到現實與理想現實之羊的不可比性,才形成對理想現實的崇尚、影仰。這種崇尚和影仰的目的在於鼓舞和激勵自己朝理想現實奮進,從而產生一種導向和驅動的作用,使人獲得一種積極奮發的精神力量。如果是急功近利,那就與這種不可比性格格不入。刀功近利心理是根不得具體而實惠的利益馬上到手才好,並不考慮什麼長遠奮鬥目標,其實也根本沒有什麼長遠目標可言,完全是一種短期的行為。
近年來興起的所謂歌星的崇拜,除了是一種世俗化的崇拜心理處,人中也就挾雜著急功近利的心理。所謂嗓子人人有,隻要不是啞巴,發音人人都能辦到。而且現在的歌星唱出來的那些歌也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聲樂訓練,怎麼唱感覺好就怎麼唱,如果機遇好,說不定一夜這間就可以唱紅。唱械以後名譽、錢財、地位接踵而至。這種現實當中確定存在的巨大誘惑力,對於一些急功近利者無疑是非常有誘惑力的。社會上那種對歌星的崇拜思潮中就夾雜著這種急功近利的心理。
再如文憑熱,也是一種急功近利思潮的表現。本來,人們對知識的崇拜是社會發的一種需要。但是對於一些急功近利者來說,將對知識的崇拜轉換成了對文憑的崇拜。隻要有了相應的文憑,就以為有了相應的知識,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心態。
由此看來,崇拜心理與急功近利心理根本沒有相容之外,二者是根本對立的。崇拜心理的形成必須要以談泊名利的心理作為基礎,否則很難形成一種能夠催人奮進的崇拜心理。當然,作為一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並不反對一般意義上的名與利。世上絕沒有不食人間煙火者。人類的一切勞作從一定意義上說來,歸根結底是求利益的行為。但是,這種利益應當是對於人生總體價值的追求,並非是暫時的、表麵的,應當是對長遠的、根本性利益的追求,是對人類整體利益、共同利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