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段神話記述的是人們所崇拜的自然界的山神。從描述的細節上看,他是人又是大自然現象,是人和自然的合一。人類祖先對這位自然神的崇拜,自然是出於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解釋。而當把一些自然現象同人的一些功能結合在一起時,不難看出,這是在將人與自然相比擬。比擬的目的也很明顯,自然現象是不可駕雙的,而一旦與人的功能聯在一起,就在客觀上表現,雖然自然現象有無比的威力,但卻與自身的一些功能是同樣的,隻不過此人的威力巨大而已。這就是自然崇拜中朦朦朧朧透出的人類了解自然,解釋自然,進而祈求自然能為人類帶來更多的利益,而盡可能少地帶來危害。這實質上反映的是人對自然的一種把握、控製在希望。因此說,原始先民之所以崇拜自然,實質上是為了掌握自然。但是作為崇拜來說,也表現了人類掌握自然還僅僅是一種希望,一種朦朧的希望。下是由於僅僅處於一種希望的心理狀態中,所以就不能不對自然進行崇拜。
在自然崇拜之後陸續出現的圖騰崇拜、神靈崇拜、祖先崇拜、偶像崇拜等等,喝在在現代人看來似乎不可理解,或是看作是種種迷信行為,但是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還是各有其曆史的進步意義的。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對人的心理的慰藉,以及人類對超自然力的一種向往和崇敬之情。正是這種心理功能,使人們得出在漫漫長夜中生存和發展。
當然,按照觀在的觀點分析,正是由於人們在種種崇拜的安慰下得以等到生存和發展,也就使得人們習慣於這種安慰,從而消磨了人們對現實暗的懷疑和反抗。崇拜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精神與精神的交契,崇拜心理本身是一種精神崇拜對象,自己的精神也就因此而得到安息之所。這就是說,人若與崇拜對象實現“統一”,將獲得最大的精神需要的滿足。不過,對於一個人來說,能夠達到自我與崇拜對象的“合一”的境界,決不是輕而舉的事,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發展過程。
崇拜心理的曆史工能,對於個人心理來說是一種慰藉,對於群體心理來說,則起到一種心理認同的作用,從而達到社會整合的功能。特別是一些崇拜儀式,由於是周斯性或無周斯性經常進行的,更是一種比較經常性的社會教化的形式。這種社會教化對於穩定社會秩序無疑是有相當重要作用的。穩定社會秩序一方麵具有鞏固統治階級的作用,同時也有發展社會經濟,促進科學文化繁榮發展的作用。這地整個社會發展來說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崇拜心理的導向功能
崇拜對象的特征之一在於理想性。因為崇拜心理就是建立在現實和理想現實不可比的情況下,心理傾向於理想現實的一種心理。人們在追求崇拜心理實現的過程中,總是尋求實現理想現實,即崇拜對象。而理想現實總是曲折地來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所以崇拜心理具有導向的作用,即以崇拜對象(理想現實)作為現實的導向目標。
理想現實是一個隨著現實的變化,及人們認識的提高不斷高層次發展的過程。這種高層次主要體現在思維能的不斷提高。但表現在崇拜對象上卻並不一定具有直接的真實的導向作用。但是,就崇拜心理機製來對新的對象的追求。如對英雄的崇拜來說,開始是神化的英雄,繼而是先知的英雄、偶像化的英雄,最後才發展為現實的真實的英雄。這種變化要經曆漫長的風月選擇,其漫長的程序其至不能使向代人有所特殊的變化的感覺,而隻有在漫長的歲月過後,透過這漫長歲月來回顧時,才能看清這種緩慢的變化。至於從自然崇拜心理發展到英雄崇拜心理,其歲月之漫長,更讓人似乎難以想象。更讓人費解的是,有時看來是終點又回到了起點。如再以英雄崇拜為例。開始人們燕不滿足於現實中的英雄行為,而幻想出理想的英雄人物進行崇拜。這種理想和英雄人物先後是神化英雄人物、先知英雄人物、傳奇英雄人物,繞了一圈之後,才又開始崇拜起現實中的英雄人物。這看似由終點回到了起點。其實不然,這是一種否定否定的螺旋似上各項之後的現實中的英雄相比。人們之所以要舍棄開邕時的現實中的英雄,就是因為他們不如人們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令人崇拜。而當經過一係否定之否定之後,現實中的英雄人物就要比在此這衫的所有英雄人物令人崇拜。之所以人有這種結果,不能否認崇拜心理的導向作用,即曲曲折折地使現實英雄人物提升到令人崇拜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