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崇拜心理特征及功能(1)(3 / 3)

如,在閩中某開發區開辟之初,稍好的地段已經被人壟斷,乘下一處叫“午門”,據說是古代殺人的地方,誰也不敢去動。黃老板卻不信邪,在這塊“是非之地”他鬥膽開了一間酒家。剛開張不久,黃老板請人在門口挖水池,挖著挖著竟挖出白骨,再挖下去還是白骨。工人們一聲喊扔下工具就跑。聞訊趕到現場的黃老析一點不怕,他用手揀起一根根一塊塊白骨,然後脫下自己的衣服,把揀好的白骨一堆堆捧到工地旁清洗。黃老板從容不迫地做著這一切,旁觀的人們卻惶惶不安。黃老板正色說:“怕什麼,這是錢!”最後,黃老板用一個缸裝起這些白骨,按當地風俗埋在山上去,並燒了一炷香,算是超度亡魂。他說,自己和這些亡靈有“隔世緣”。這件事很快在閩中大地傳開,引得好奇的食客源源不斷而至,黃老板由此在5年成了百萬富翁。

從這例子中可以看出,崇拜和迷信是對常交織在一起,產生一種十分複雜的心理狀態。黃老板照理講是不相信迷信的,否則他絕不會在“午門”這個殺人的地方建酒樓。然而當他處理白骨一事時,在外表式上卻完全采取的一種迷信的崇拜方式。看來當時他的心態是極為複雜的,否則他絕不會是這樣一番表現。然而他又絕不是一種迷信心態,他又擺脫不掉人類在曆史上的曾經有過的那種對靈魂崇拜的心理,即對人死後亡靈是否存在解釋不清,且不說這位老板,那些好奇的食客為什麼會源源不斷呢?很明顯,絕不是因為這裏的飯菜比別處好。

柏拉圖在《理想國》第9編的開頭中,曾有這樣一個想象:一個長期在黑暗中長大的人,突然被帶到空曠處看日出。乍一看到我們每天都熟視無睹的日出情景,他是多和地驚奇,多麼地欣喜若狂!以一個稚童般的自由開放的感覺,但也是以一個成熟的功能,他的整個心巡都因見到這種情景而激動起來,他會把它辨認為上帝的,他的靈魂將屈服在它麵前。原始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稚童般的偉大性。野戀人最早的異教思想家,最早開始思維折人,恰恰就是柏拉圖說的這種稚童式的人。他的感受像稚童那樣簡單,但具有成人的深度和力量。

這裏說的雖然是人們處於對自然崇拜時的思維能力,但對於神靈的崇拜也同樣適用。

迷信行為,是指相信星占、卜筮、風水、命相和鬼神等超自然力的作用,而采取的十分愚昧甚至殘暴的行為。如根據出生年月和屬相判定人的命運等等。有時也指盲目地崇拜某個人某某種學說的行為。產生迷信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科學知識,不能用科學的理論和觀點分析、觀宗和對待某種人生現象、社會現象、自然現象。

迷信行為是愚昧落後的表現。便是,僅僅用愚昧和落後來評價有迷信行為的人,顯然是不能從思想根源上解決概括本認識問題的。這是長期以來人們所形成的不正確的非科學崇拜心理的一種作用的結果,這種結果常常是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形成的。

人們之所以迷信是因為他們迷信行為要麼崇拜被創造物,要麼崇拜作為上帝的某一部分,要麼崇拜征兆和神靈。迷信,從根本上來說,是崇拜不該崇拜的對象,並且有著不應該有的崇拜方式。

最初把人引導到對各種看不見的神靈進行崇拜,從而產生了當時神靈崇拜,也導致了各種奇怪的迷信行為和風俗的產生。在這些迷信和風俗中,有許多是駭人聽聞的,如用人來作祭品,用毒、用火的酷刑來考驗無罪的人等等。但多的則是讓人在心領神會的狀態下自覺自願,或是有時根本是在無法覺察的狀態下接受的。特別是當人們創造了偶像崇拜以後,這種心理狀態就更趨複雜和難以把握。

木胎泥塑的偶像本來是無生命的東西,隻因有人尊重他,崇拜他,對他燒香磕頭,說他靈驗。於是人們就迷信這人造在偶像真有賞善罰惡之權,有時便不敢作惡,似乎這偶像很靈驗。但是,偶像這種用處,不過是迷信的人自己欺騙自己,不是偶像真有什麼神力。現代生活中的人很少,心安理得地承認自己有迷信思想,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在棋圈裏有一種笑傳,說是給下棋的小孩起名字特別要緊,一定要有類似於“chang hao”的兩個字。不然,為什麼李昌鎬、劉昌赫、常昊的棋都那麼出類拔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