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金錢的揮霍是永無滿足的,一旦有了開始,那麼就很難停止下來。在這時,金錢對人的控製表現為一種強迫性的力量。
1995年春,在北京新開張的賽特購物中心,一位年輕的“大款”在鍾表巨前,挑選了一塊價格為168萬元的瑞士名表。這種表隻有兩隻,是該中心作為擺檔次用的。部門經理聞訊趕來,他十分感謝這位顧客,並說明,由於這位顧客是第一位購買這塊高檔名表的人,按規定,中心要給予優惠價。不料,那位大款滿不在乎地說:“不要優惠,不要優惠,我就要這個價,就要這份感覺,來勁,夠刺激,可遇不可求。168,一路發!”168萬元。這位年輕的“大款”揮霍得如此瀟灑,很會玩派。但他有沒有意識到,這就是金錢崇拜心理的遞進性規律在他身上的一種反映呢?
據報道,有位姓段的“大款”,5年換了4輛車,第1輛是桑塔納、第2輛是奧迪、第3輛是費拉裏、第4輛是豐田公司新產的GT4500型豪華轎車,最高時速可達300公裏。這種痛快的揮霍,換來的是1993年夏天,他和他的助手以及他的豪華GT4500,在密雲縣境內車毀人亡。遺憾的是,從此我們再也難見這位“款爺”在金錢崇拜心理遞進規律驅動下那種揮金如士的瀟灑氣派了。
金錢崇拜心理的遞進性,不管是以守財奴的形式出現,還是以揮金如士的形式出現,某遞進的心理都是一樣的。即都表現為對金錢的崇拜心理越來越重,對金錢的需要越來越迫切。永無止境,永無滿足的時候。這種心理的背後當然是唯利是圖,不擇手段。
清人石成金在他的《笑得好》一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位神仙來人間,用點石成金的法術試驗人心如何,想找一個不貪財的人度他成仙。了雖然能把大石頭變成金子,但人們總是嫌金子太小。最後遇到一個人,神仙指著石頭說:“我把這塊石頭變作金子,你拿回去用吧。”那人搖頭表示不要。神仙心想,大概他嫌小。便又指著一塊大石頭說:“我把這塊極大的石頭變成金子,你拿回用吧。”那人又搖頭不要。神仙心中大喜,這人全然沒有一點兒念財之心,真是難得,我實在該度他為仙,為防意外,神仙又最後問了句:“你大塊金子、小塊金子都不要,你想要什麼呢?”那人回答說:“別的什麼東西我都不西,我隻要老神仙剛才點石為金的那根手指,把它換在我的手上,我就能夠到處點石成金,就會有不計其數的金子。”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卻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道出了在金錢崇拜心理的驅動下,表現出的金錢崇拜心理的遞進性是無止境的。正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金錢不是目的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地方,人總是要爭權奪利的,所以每一個人都崇拜權力。
在過去,人們崇拜權力的對象不一,有的為豐收而禱告,有的為美麗或聰明而禱告。頭腦簡單的野蠻人所崇拜的權力,是射箭能夠直射到野獸心髒的本領。普遍的美國人所崇拜的權力是能有巨款存入銀行,能加入一種消費很大的俱樂部,能駕雙速度最快的汽車的本領。
把金錢當作權力的來源而崇拜,這是我們的國家裏,幾乎達到了舉國若狂的程度。歐洲各國的人民,除希望生活和平與安靜外,另無他求,隻有我們美國人是如此熱衷於金鑥。美國人追求萬能的金錢,正好像哥倫布昌險尋覓新大陸一樣。財神在從前,絕沒有像現在似的受人狂熱的信仰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