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金錢崇拜心理(1)(2 / 3)

金錢可以買到一切

金錢作為商品的一種等價商品,金錢是可以統統買到的。但這並不等於金錢可以買到一切,也許可以買到一切是從可以買到一切商品幻化而來的,但這畢竟一種幻覺。凡是商品之外的,如友誼、愛情、理想、信念、道德、才能、智慧等等,都是金錢所根本不可能買到的。

有人也許會根據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正之風指出,正是因為金錢,才使如今的人情像窗戶紙一樣薄,連親戚,甚至於一家人辦事都要動錢,不動錢也要動物。輒有人會指出,目前的人際勻往就是靠金錢開路,有了錢什麼事都能順順當當地辦成。這些問題其實正是金錢崇拜心理產生的迷人的幻覺,即“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的表現形式。現實生活中確有人能用金錢買通一些人為其辦事,但是,這些人也僅僅是那些將自己本身當成商品出賣的人,而不是所有的人。那麼是否是因為金錢使人情薄了起來呢?顯然不是。不管是新朋友好,一家人好,如果辦事來也要動錢,那也無疑是親朋中,甚至是一家人中也確有人把自己當作商品在出售。按照商品交換的曆史發來看,或是按照商品交換的一般程序來說,都應當是先有作交換用的商品,而後才能通過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交換。社會風氣如何,與金錢本身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金錢隻作為一般等價物出現的商品交換中,它並不能改變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前所未有的追求財富的大潮,正席卷著每一個人。以至於常常有人捫心自問:“我每月賺多少,才能活得像一個人?”如果按照“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的金錢崇拜心理的幻覺來回答,那就是賺多少錢都不夠,如果能夠正視金錢,不受金錢崇拜心理的幻覺影響,那就能夠相信人世間最寶貴的是真情,而不是金錢。

有了錢就可以使自己身價百倍

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是由人本身的內在價值所決定的,同時也有賴於社會機遇如何。與金錢根本沒有直接的聯係,那麼,為什麼金錢崇拜者會出現“有了錢就可以使自己身價百倍”的心理幻覺呢?問題就出在對身價的理解上,有人會將如下一些場麵中的人看成是身價百倍:

在一個窮鄉僻壤中,一身西裝,可以會使人身價百倍。而這身西裝是可以用金錢買來的。

在一個縣城中,能夠有一輛奔馳車,那大可以說是身價百倍的人物了。而車子也是完全可以用錢買來的。

在一個中等城市中,當一名縣團級領導,也可以說是身價百倍了吧!而這個位置也可以是用走後門送禮等弄到手的,而這禮品也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一個人如果能有一個高級職稱,也可說是身價百倍吧,可這個職稱也可以是用錢交換來的。

以上所舉,的確都是用金錢來買來的身價百倍。也許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可以用金錢買來的身價百倍,才使金錢崇拜心理產生了“有了錢就可以使自己身價百倍”的幻覺。那麼還有比這些要多得多,而又是上述的“身價百倍”所不能比擬的身價百倍是不能用金錢買來的。如真才實學、發明創造、理論建樹、道德修養、人間真情等等。這些,與用金錢買來的所謂“身價百倍”相比,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看來這幻想的產生,無非是犯了以點代麵,以偏概全,思維泛化的錯誤。

從傳統觀念上來說,亮出鈔票,是人們顯示地位和風度的典型方式。然而,你亮出多少鈔標才算是有地位和風度?在深圳的商業大廈有如下一些商品的標價:一雙皮10200元;一隻女式包12800元;一瓶法國香水:26600元;一枚金戒指:380000元;一件豹皮大衣:600000元。這些購物中的極品,會很強烈地刺激人潛意識中的金錢欲望,使金錢越發地散發出一種勾人心魄的幻覺。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還願意到大商場中去一遍又一遍地去看那些自己根本買不起的商品;有些女人愛試穿別人的高檔服裝;有些男人愛填寫自己不可能去的旅行單。難道金錢的幻覺魔力就真的這麼大嗎?

有錢就有幸福

幸福生活當然需要一定的錢來作為物質基礎和前提。但是,金錢與幸福二者之間並不構成無條件的必然聯係,也許金錢崇拜心理正是在邏輯上犯了推理的錯誤,才幻化出“有錢就有幸福”的幻覺。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有了錢,動搖或破壞了原有的幸福的事實也是大量存在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就得出有了錢就沒有了幸福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