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金錢崇拜心理(1)(1 / 3)

金錢不僅僅是一般的好價物而且是一種天所不能的“神物。”崇拜金錢的人這樣認為。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一劇中,曾塑造了一個徹底的太世者,名曰泰門,他散盡千金為新朋,千金已被社會無情地拋棄、昔日最親密的人,榨幹他的錢袋後視他如糞土。於是他逃離社會,在遠離人群的荒野裏放聲詛咒金錢。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隻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為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嘿,這東西會把你們的祭司和仆人從你們的身邊拉走,把壯士頭顱底下的枕墊抽去;這黃色的奴錄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詛的人得福,使害得灰白色的癩病的人為眾人所敬受;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好使她尊容會使身染惡瘡的人見了嘔吐,有了這東西分會恢複三春的嬌豔……

馬克思曾高度讚揚這段人物台詞,讀過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人都熟悉這段台詞,但是現在讀來,感覺卻大不相同。不獨是對金錢的能量有了更深的切實體會,對金錢的功史功能也會有新的想法。現在,人們是否像泰門那樣高聲詛罵黃金,也許有人詛罵的隻是自己沒能弄到更多的金錢。

是的,目前的必革開放的大潮中,一股不知是什麼時候悄然興起的“金錢崇拜”的浪潮,正嚴重地腐蝕著人們。看來,對於“拜金狂潮”的興起,最好的辦法是冷靜地分析其心理機製這有助於人們理智地對待金錢。

拜金主義人生觀,是把獲得金錢作為人生最高目的和人的唯一動力的人生觀,即相信“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國西晉時期的魯褒在《錢神論》中說:“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這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死。”拜金主義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就在於獲得金錢,為金錢而生活,為金錢而奮鬥。

拜金主義人生觀剝削階級利已主義世界的表現,它在以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目前,拜金主義的意識在一些人的頭腦中還難以消失,有人認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有人宣揚“為了向前看,就必須錢看”。“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是必須予以反對的。但是,反對“一切向錢看”,並不是反對金錢,因為金錢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它本身並無好壞之分,要反地的隻是為了金錢而不顧國家和集體益的思想和行為。

人們也許都記得列寧所說過的那句話,即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會用黃金去砌廁所。但是有多少人能相信這句話會成為現實呢?人們之所以存有這話疑問,主要是囿於目前的現實社會生活中金錢的確還不那麼充裕。而且還有更重要一點是目前現實社會生活中金錢分配的嚴重不均。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是人人都唯利是圖能解決呢?還是人人都默默地為社會多做貢獻能解決呢?在這種關鍵的選擇中,有人選擇的是後一種。

在人類的曆史上有許許多多的有識之人,他們的金錢觀是永遠值得稱頌的:著名作家柳青,把1.6萬元稿費全部捐獻給農村的公益事業。他說:這個人類進步文學人士的優良傳統,不是哪個作家特有的優秀品質。而正是這樣一位作粗,自己本人卻過著發清貧的生活。1961年有人到他的生活基地皇甫村看望他時,無意間看見他的愛人馬葳和孩子們圍著一口大鍋,每個捧個碗,蹲在地喝菜粥,沒有幹糧,沒有妙菜。當來人問柳於:你生活這樣窘迫,為什麼還要把《創業史》第一部的1.6萬多元稿費全部捐獻給皇甫村人民公社呢?留下一些改善家庭生活不好嗎?柳青的回答是相當自然的:你想想,我身在農村,生活在農民之中,誰都知道我寫書,今天出書了,拿巨額稿費,揣進自己腰鋸改善個人的家庭和生活,農民會怎麼想呢?他們會說,這老漢住在這裏寫我們,原來也是為了自己發財呀!如果這樣,我還怎麼在皇甫村住下去?《創業史》還能寫下去嗎?這是何等坦誠的語言,字字句句都飽含著人生世間那泥士的芬芒啊!

金錢崇拜心理的幻覺性

對金錢的崇拜是一種非理性的睛現。對金錢的迷戀和成癖,主要是基於金錢崇拜的幻覺心理。在一引進人看來,金錢不僅僅是一般的等價物,而且是一種無所不能的神物。這正如中國俗語所言:“有錢能使鬼推磨。”倒不是讓鬼來推磨,而是想讓誰來推磨誰就來推磨,隻要給錢就行。果真如此嗎?回答是否定的。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基於對金錢的崇拜心理而滋生出來的一種幻覺。他們是把金錢作為無所不能的上帝所崇拜的,以為隻要真誠地相信金錢這個上帝,就可以用金錢買到一切,可以決定一切,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