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滿足從偶像崇拜中獲取自我虛榮心的滿足也可以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動力。無論是想象自己能像崇拜對象那樣富有和出名,還是夢幻自己可以成為偶像的密友,對偶像的虛榮心都可推動青少年從事其追星族活動。有研究表明,虛榮心得以滿足可以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重要動力。
自我迷茫指對自我的認識含混不清。當一個青少年沉湎於對某(些)個偶像熱烈的夢幻和追逐當中,很難想象他會積極追求自我的變化和成長。所以,自我迷茫在很大程度上也與抬高別人,貶低自我有關。
總之,以人物為核心的社會學習和依戀可導致對偶像/榜樣的一種直觀的、非理性的、神秘化的和神聖的社會認知,它可致使青少年因過分依戀偶像的外表因素而對個人的自我成長帶來某些消極的影響。
在以特質為核心的社會學習和依戀
青少年一般將其社會學習和依戀定位在某些成功人士的特質上麵(如對成功人士之人格特點和自我勵誌精神的認同)。由此,青少年易於對其崇拜對象采取一種較為理性、實用和非情緒化的社會認同和依戀。
綜合性模仿是班圖拉之社會學習理論的另一重要概念。它表現為個體對其榜樣之思想行為采取綜合性模仿。在社會學習和依戀當中,它表現為對崇拜對象之內涵因素的綜合性認同和模仿。如美國電腦大王蓋茨和香港名商人李嘉誠對許多大陸和香港的青少年來講,是事業成功和奮力拚搏的典範。他們對這類社會名人的認同和依戀主要體現在其人格因素上。
選擇性接受指青少年在對其崇拜對象的社會學習和依戀上,有選擇地認同其行為表現和價值觀。由此,當青少年認同某個崇拜對象時,他不會盲目地喜歡他身上的所有品質,也不會將其作用淩駕在其他偶像之上。如香港有的青少年在欣賞四大天王的才藝時,會采取就事論事的方法,分別欣賞其最突出的歌曲,而並非要認定某中其個人去排斥其他三人。
穩固式依戀指當事人對他的依戀是建立在對自我的正麵評估和人際關係自如感。據研究表明,穩固式依戀之人雖願意與他人交往,卻不會因此降低對自我的信念。在對崇拜對象的社會學習和依戀中,青少年不會因敬仰他人就貶低自我。相反,會推動當事人努力去向自己敬佩的人物看齊,把他(她)當作自我成長的一個永久性指標。
這種社會學習和依戀很容易使青少年對其崇拜對象加以榜樣認同,並產生某種聚焦效應。這種榜樣認同的根源在於調查中所確立的榜樣社會認知中的現實化、理性化和相對化的綜合作用。其結果,青少年可通過偶像/榜樣認同而促進其自我成長。這突出表現為:認同式依戀指青少年對偶像的依戀是以思想認同為基礎的,它突出表現為表少年對某個崇拜人物的依戀中充滿了想獲得類似成功的願望。有調查表明,對社會名人的認同式依戀會推動青少年的自我確認和勵誌,在這當中,男性的認同式依戀一般高於女性。
低明星消費中青少年理性化看待崇拜對象的一個直接表現。由於青少年看重的是偶像的內涵的特質,麵非其表現形象,所以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或消費事關自己崇拜對象的活動或物品並非重要。重要的是從其人的特質認同中吸取自我成長的養分。
高自我信念是偶像崇拜正麵影響的表現,也是榜樣特質認同的直接體現。青少年通過對傑出人士之成功因素的認同,激發自我成長的動力,是偶像崇拜之理性化、成熟化之突出表現。
個人成長是榜樣特質認同的另一直接體現。青少年可以從不同的偶像中吸取自我成長的養分,進而不斷地完善自我。有研究表明,追求自我成長是成熟的偶像崇拜的重要指標。
自我達成指完成了對自我的確認,並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偶像崇拜中,完成上述之各項指標,可大力推動青少年對自我的確認,使不同偶像的出現成為青少年自我成長路途中的一個個路標。
總之,以特質為核心的社會學習和依戀可導致對崇拜對象的一種理性的、功利性的、實事求是的社會認知,它可使青少年積極認同崇拜對象的內涵因素,從而促進個人的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