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偶像崇拜心理(1)(3 / 3)

當然,當代人為自己所崇敬的人化英雄人物塑造平麵或立體形象,一方麵是對他們的緬懷和景仰,同時也是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但是,由於傳統的偶像崇拜心理的影響,也就或多或少地存有將這些人化英雄作為偶像來崇拜的心理。這種心理如果僅僅是曆史性地遺留下來的一種傳統,倒也無妨。如果發展到人為地加溫升熱,其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偶像崇拜的心理效應因素

偶像崇拜心理能夠產生主宰人類命運的神奇力量,除了有其意識、觀念、政治方麵的因素外,其直接的心理因素也是不容否定的。這種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在記述崇拜心理來源時所談及的“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人們在潛意識作用下認識事物的一種規律。在偶像崇拜心理中“暈輪效應”的特性又集中地以“杯弓蛇影”本來是個著名的寓言故事。說的是應彬在汲縣任縣令時,一日,縣主簿杜宣前來拜見,應彬請他喝酒。此時,北麵牆壁上懸掛著一張紅弩的影子恰好照在杜宣手中的酒懷裏,形狀如同一條蛇,杜宣心中又害怕又厭惡,卻又無法推辭,不得不喝下了這杯酒。杜宣回去後,當天就覺得胸腹疼痛難忍,以至日後飲食不進,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他請了許多大夫,用各種方法治療,都不見效。後來,恰巧應彬有事路過杜宣家進去看望,見他十分瘦弱,便問是什麼緣故。杜宣此時再也不想隱瞞,隻好實說實說:“我厭惡酒杯裏的那條蛇,它進到我的肚子裏去了。”應彬當時心理很納悶,回到了縣衙門,想了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無意間一回頭,看見了牆上掛的那張弩,一下恍然大悟,心想一定是它在作怪。應彬派人到杜宣家,請他到原來渴酒的地方,重新擺上酒。這時,酒懷中又出現了蛇的影子。應彬對杜宣說:“那是牆上弩的影子,並沒有其他的東西在作怪。”杜宣這才一下消除了疑團,非常高興,病也從此痊愈了。

“蛇”是虛紀的,但牆上的弩卻是實在的,杯中的“蛇”正是牆上掛著弩的投影。當人們在殿堂中虔誠的祈禱時,一無所知的神靈塑像,正是通過人們“杯弓蛇影”的心理效應的作用,感應到神靈的真實存在。封院道觀裏那些被人們塑造出來的神靈偶像的存在,也是通過人們“懷弓蛇影”的心理效應(實際是暈輪效應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幻化成的神靈。所以,人們對偶像的崇拜心理,是有其心理因素作為前提條件的。

在暈輪效應的泛化和擴大化的作用下,人們自身的偶像崇拜心理也在不斷地泛化和擴大化。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但不再去崇拜神靈偶像,也不再去規規矩矩地崇拜所謂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偶像。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將偶像崇拜轉化成世俗生活中的一種心靈寄托。偶像也似乎不再離人們那麼遙遠,隻有在刻意追求某種事物時,心中就會浮現出所尊敬的某個人物的形象,並對這些尊敬的人物產生憧憬,使之成為偶像人物。於是青春偶像、銀幕偶像、生活偶像、學習偶像、服裝偶像等等,如同院道觀中的千佛萬神,一起充斥到生活中來,任人們自由挑選、隨意膜拜。

偶像崇拜的世俗化,最明顯的是一些青年人,他們將影視名星、歌星、體育名星、科學家、模特等等人物形象的照片、畫像、石膏像掛在自己的房間,擺在床頭或櫃櫥上,這是一種世俗化的偶像案拜心理和行為。當然,既或人們對偶像再世俗化,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將任一偶像拿來崇拜。偶像必然是有魅力的,而且這種魅力往往不能等待時間與曆史的檢驗,隻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吸引群眾,征服現實,形成一股潮流,就必定有人捧他為偶像,並真誠效仿。但是,不管人們崇拜偶像的心理如何的泛化、擴大化、世俗化,偶像必須是在自身的條件構成上具有一定吸引人的魅力時,其地位才能得以肯定。

社會的多元化導致人們選擇的多樣化,流行的浪潮不斷翻新,也就是促成偶像人物千變萬化。世俗化的偶像人物與傳統的偶像人物相比,雖然不能如傳統偶像人物那樣長久和相對統一,但卻更貼近人們。其實,偶像本身就是人們自身的反映,是人們理想和希望的反映,也是壓抑和不滿足的反映。所以,世俗偶像使人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自身的潛能和力量。從這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