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英雄崇拜心理(2)(2 / 3)

媒介(傳媒)英雄

20世紀30年代之後,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一種新的英雄開始取代以往那種真實的英雄。這類英雄依憑媒介的力量而聲威顯赫,因此可稱為媒介英雄。媒介英雄可分為真實的和想象的兩部分。所謂真實力的,是指那影視演員、歌星、節目主持人和運動員。這些人以其獨有的天賦和後天的勤奮努力,在影視歌壇或競技場上表現出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才能。

對於真實媒介英雄的崇拜心理,已經形成了一種全球性的思潮。如球迷對球星的如醉如癡!狂熱無比的崇拜。而一些人對影視明星、歌星的崇拜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對球星的崇拜。

想象中的媒介英雄是指文藝作品中所塑造出來的為人們所崇拜的人物。這些人物往往能夠迎合公眾個人主義心態,往往是那些抗擊邪惡勢力,有非凡能力的各類人物。這類人物往往是力量(其中包括腦力)加成功的幻想人物,對大眾的誘惑力是相當大的。電影中的蘭博、超人、希曼,武俠小說中的俠士劍客,常常是強悍無敵的象征。他們的魅力無窮,也印證了人們對英雄的渴慕。企望有人能超凡脫俗,伸張正義,主持公理,這仍然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哪怕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人們也要從虛幻世界中求得補償。人們對想象媒介英雄的崇拜並不是現在才有的,隻是過去受傳媒水平的限製,沒有現在這樣突出罷了。

媒介英雄往往能得到比真實英雄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歡迎,但卻不可能具有真實英雄般的長久魅力。

體育運動是世界性的,它沒有硝煙彌漫的戰場和刀光劍影的殘酷殺戮之氣,卻能留存勝敗之名,是最適宜創造英雄的背景。在國際體壇,一個個體育明星,以他們堅強的毅力和超人的力量,形成眾人矚目的焦點。這些同時間、空間、紀錄挑戰的體育明星,雖然在缺少傳統英雄的那種強烈的感人個性,但他們的競爭意識、求勝欲望,起到鼓舞人們鬥誌的作用。而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人們對媒介英雄產生如此廣泛的崇拜心理,則是需要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因為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實際問題。

英雄崇拜心理的曆史發展

英雄崇拜與祖先崇拜,在原始氏族的精神生活中本就是同一的。氏族英雄,往往就是氏族祖先。有時也是這個氏族崇拜的神,但隨著精神文明生活中距離感的日益增強,祖先與英雄分離了。古老的神性英雄,讓位給了人化的英雄。後一種英雄有了超氏族的性能,有了更寬廣的活動空間,即有了更廣泛的群眾信仰的基礎。於是英雄崇拜興起了。

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大禹治水的動人事跡。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千古流傳的英雄事跡。雖然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附會了許多神話傳說,但是大屬畢竟是一位受人崇拜的英雄。而愚公移山的行動,更是人們崇拜實際生活中英雄人物的有力證明。

英雄崇拜的真正產生,是當人類曆史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人類社會由於經濟發展的必然性而陷入了無法解脫的自我矛盾,不可調和的對立,而群體之間處於尖銳的階級矛盾狀態之中。於是,維持一部分人的利益和權利而壓迫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和權利,就使得人對自然的勝利,造成了人對社會力量的依賴。也就是說,人從自然界的奴隸變成了人的奴隸,變成了必須依賴於人才能生存。在階級社會中,廣大人民群眾處在被奴役、被剝削被支配的地位,而剝削、階級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又不斷宣傳和強化對個人的崇拜,尤其是對當權者個人的崇拜。於是隨著忠君意識和心理的擴大,也必然使英雄觀念在逐漸強化,加之人們原始的、朦朧的崇拜心理基礎,就逐漸地確定了對英雄的崇拜心理。

英雄崇拜發端於原始社會,經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隨著小農經濟的成熟和封建專製製度的鞏固,英雄崇拜發展到了完備的形態。但是這一時期做為正統的英雄崇拜心理,是對奴隸主和封建帝王、王侯將相的崇拜。而且這種崇拜又往往帶有神化的色彩,即將人神化。如封建帝王就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這當然與圖騰崇拜、神靈崇拜、祖先崇拜的傳統心理不無關係,但更重要的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的傳統崇拜心理而對自己進行神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