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水崇拜心理(1 / 3)

水崇拜作為一種植根於農業社會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崇拜,在中國這個以農業為本的國度裏,延續了數千年,影響所及,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水崇拜心理的緣由

陽光、空氣和水構成了人類生存的三大條件,水帶給人類的禍福遠遠超過了其它一切自然物,因而成為人類最早產生並延續最久遠的自然崇拜之一。

人的生命須臾不可缺水,我們的古祖先大都傍水而居,以便汲水,因此具有悠久曆史的村落、城鎮大都靠近水源。水能促使植物、尤其是農作物生長,帶給人類維持生存的生活資料。人類在以采集植物為生的原始社會早期,就應該體驗到了雨水與植物生長之間的關係。進入農耕時代後,原始農業的豐收幾乎完全建立在風調雨順的基礎上,人類更加懇切希望獲得一年一度的充沛適量的雨水。水又能帶給人類交通之便。一切能通航的水域都為人類提供了最為經劉、實惠、簡便的交通條件,是人類最早的物資交流、文化傳播的天然渠道。水中又生長著無以數計的動物和植物,直接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生活資料。水帶給人類的利益是多方麵的和至關重要的。同時,水也帶給人類無窮無盡的災難。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江河四溢、洪水滔天、毀壞房屋、淹沒莊稼、吞噬人畜帶給人類以毀滅性的災難。我國西南地區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洪水神話,就保留了人類對洪水的恐懼的記憶。久旱不雨,河溪幹涸,大地龜裂,莊稼枯死,顆粒無收,人們更麵臨著饑餓與死亡。總之,水帶給人類的禍福,導致了人類對水的依賴與恐懼,從而產生了對水的崇拜。

中國上下幾千年一直處於農耕經濟社會,農業對於水的過分倚重,使得中國人對水的崇拜有增無減,而且愈演愈烈。因此,農業與水的關係,又成為水崇拜在中國延續發展、長久不衰的主要動因。

水崇拜的產生的基礎

人類對於水的崇拜首先是對水進行人格化和神靈化。

水的人格化,是視水與人同“性”,即認為水也具有與人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感情、意欲、行為等。毫無疑問,一切自然崇拜的自然物,都是被視為與人同性的。因為“驅使人去崇拜某個對象的那種感情,顯然是以這個觀念為前提:即人認為對象並不是對這種崇拜無動於衷的,它有感情,它有一顆心,而且有一顆感知人類事務的心”。水靈,即水之靈魂。水靈有人的性格,但沒有具體的形象,總是與水體或水體的各種變化形式相聯係的。如江、河、湖、海、溪、井、泉、雲、雨、虹等。它是一種模糊不清的物體,是幻想中的超自然力的存在。所以對水靈的崇拜,在直觀形式上,往往表現為對水體的直接崇拜,即直接對水體祭祀祈求。

水神,是由水靈發展而來,有具體的形象。水神主要有動物水神與人物水神。動物水神,大多數取自實際存在的動物。這些動物多是水生動物或與雨水有著某種聯係的動物,所以被奉為掌管雨水與水的水神。雖是幻想的動物,但也是根據實有動物幻想出來的,如龍王。人物水神多半是由動物水神演化而來。那些半人半獸的水神,即反映了這種演化的痕跡。當然,有些人物水神則直接取自神話傳說與曆史中的人物,便仍與動物水神有著密切的聯係。

水靈、水神,這有著密切的聯係。

水靈、水神,這兩種不同層次的水崇拜對象,都是水的人格化與神靈化相結合的產物。

水崇拜的界定與構成元素

在中國,由於曆史悠久,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水崇拜呈現出紛繁複雜、多姿多彩的狀況。因而,為其劃分一個基本的範圍就顯得很有必要。從最寬泛的角度而言,水崇拜的範圍應該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對水的種種神秘力量的崇拜。第二層次,對掌管水與雨的神靈的崇拜。人們對這些神靈施行儀式,祈求賜予雨水及其神秘的力量或消除雨水。第二層次的內容是在第一層次的內容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人們隻有對水的神秘力量產生了崇拜,才有可能創造出司水的神靈。

根據對水崇拜範圍的界定,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水崇拜的構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