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神靈崇拜心理(2)(1 / 3)

對現實存在一種虛幻解釋

當人們還處於無法解釋自己周圍所發生的一切時,總是有一種心理欲望:要知道和了解周圍這些無法認識的自然現象,及人本身的生與死究竟是怎麼回事。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及人們認識這些現象的思維能力都不可能達到對其作出正確的解釋。作為當時人們想知道答案的欲望心理來說,隻想滿足有種解釋和答案,以平息自己心中的疑團。對這種自然現象和人本身的種種活動給人神靈化的解釋,產生神靈崇拜心理,就主要是起源於異已力量對人的壓迫以及人企圖以幻想的力量解脫或戰勝這種壓迫的深刻矛盾。這是一種觀念上的折射與投影。原始人控製自然的力量低下,在力不從心的情況下,常常精神性地寄托於依賴並需要控製的對象。為了使這些對象遂人心願,使幻想人的、尤其是先人的力量可以無形地作用於對象,幫助人們控製和克服它們對於人的異已性,以便在遇到困難時向神靈祈禱。因此說對現實存在的虛幻解釋,對這些解釋在現在看來是何等荒謬,在當時來說,卻為人們解開身邊及自身的疑團起到一種積極的作用,即滿足了人們解脫疑團困擾的欲望心理。但這種解釋自然是一種錯誤的,甚至是歪曲和顛倒的解釋,就自然會出現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同時也會為人類帶來新的苦惱和困惑。於是人們就又對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展開鬥爭,重新對身邊及自身的現象進行新的解釋。人類就是這樣在滿足、不滿的矛盾運動中前進。

整個過去和現在的財富,過去總有某種真實的東西。它總是已經發展起來的共同認識的另一個方麵。現實真理是所有這些東西的總和。神靈崇拜心理曾經有過的輝煌早已過去,如果現代人還崇拜神靈,那就不是科學上的無知,就是僅取其形式,而作為自身心理失衡的一種調節方式了。

心理思維能力的進化

在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外北經》中記載著一則神話傳說:鍾山下住著一位名燭陰的神,它睜眼看的時候,世界就成為白天;閉眼睡的時候,世界就成為黑天;它吹一口,大地就會變作寒冷的冬天才,呼一口氣,大地就會變作炎熱的夏天。燭陰神不吃,不喝,不呼吸,一旦呼吸,它的在人間就會化為長風。它長相也很特別,身高千裏,人麵,蛇身渾身上下都是赤色。

這則神話中對燭陰神的崇拜心理無疑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解釋,雖然從這種解釋中不難看出天真性,但卻反映出原始人思維的進展。而且,這種神靈崇拜心理是早期人類原始思維共有的一種特征。如印度神話中有這個傳說:最初,世界隻有水,水以外無他物,水產生了一個金蛋,蛋又成一人,是為拍拉甲拍底,實為諸神之祖,這則神話傳說同樣反映了神靈崇拜心理是人類思維的進步。其進步的意義就在於滿足了人類先祖對當時世界的一種解釋。

神靈崇拜可以撫慰人類的心理

神靈崇拜心理強化了人類應付人生問題的能力。在遭逢苦難、焦慮的危機之時,對神靈的崇拜可以撫慰人類的心靈,給予安全感和生命意義。它能把人引向解脫的苦難的境地,到達虛幻的幸福彼岸。

心理慰藉,他稱為“幻想補償功能”。從廣義上講,任何一種有助於排解人的消極體驗和克服內心衝突的影響,都可以稱之為“安慰”,而神靈崇拜的特殊性在於,使人們接受神靈觀念,把麵對的矛盾衝突轉移到現實生活之外,以期得到神靈的救助,從而擺脫困擾,使心靈得到安慰。

以科學唯物論觀點來看,神靈崇拜的心理慰籍功能純屬於子虛烏有,似乎是騙人的,是一種封建迷信觀點。但是,如果曆史地看待這個問題,並單純地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是有其一定道理的。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由於產生國發展水平低下,人們無論是對來自自然方麵,還是來自社會方麵的種種矛盾和衝突,就個人力量來講,本無力從根本上來解決的。如果麵對種種矛盾和衝突無力解決,被矛盾和衝突整天困擾,內心長斯處於一種失衡的狀態中,就會滋發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也正是主了避免這中消極被動的局麵。所以人們讀《聖經》、吃齋念佛,大都是基於這樣一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