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圖騰崇拜心理(3)(3 / 3)

圖騰崇拜與人類童年時代審美活動的關係

從審美發生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讚同藝術起源和人類起源同步的觀點,把人類製造的第一件工具看作人類的第一件藝術品,第一個審美對象,這似乎同有些論者提出的圖騰對象是人類的第一個審美相矛盾。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作為觀念,人的“自意識”或者說人的靈魂的產生與工具製作一樣,是人脫離動物界的根本標誌,人隻有能製作工具和產生觀念時,才可以真正稱其為人。正是從這個意認上,人自身意識的確立,才能對自己所加工的石器感受到美,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力量。同時,隻有“自意識”的產生,才開始擺脫動物本能的全部桎梏,在圖騰崇拜對象身上發現了除物的自然屬性以外的情感色彩,把它作為審美對象來看待。“自意識”的產生,是人類能動作用的表現,它是人類審美活動包括藝術創造的主要動力,人類這種衝動在自己創造的物質生產的成就中得到精神的愉悅和自身力量的確證。但是生產力的低下使得這種衝動在實現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阻礙,沒有絕對成功甚至多數成功的把握,於是圖騰崇拜作為人類力量為實現自己的源望服務,運用某些簡單的人類已經能夠控製的或者在原始思維的邏輯來看能夠控製的那些有意識的努力,去實現還沒有絕對把握的目的。如通過某種儀式來尋求圖騰的保佑,或者遵守某些禁忌這類能夠做到的事,去實現捕獲一頭野獸這類並非有絕對把握的願望。因此,圖騰崇拜曲折地表現了人類使自己的實踐變成現實,從而確證自己的本質力量的努力。這正是圖騰崇拜的本質和圖騰崇拜對象能夠成為審美對象的社會根據,是人類審美心理形成的最基本的內在邏輯。可以說,圖騰崇拜也是人類心理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通過它,人類進一步在意識中擴大著自己的實踐能力。這是以非理智的形式(如列維·布留爾就稱這種思維方式為原邏輯思維),發展著自己的理智,以自己的想象、聯想、幻想豐富著自己的精神活動。由此,可見,圖騰崇拜對於人類心理能力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推動作用。

①對人類情感能力的培養

由於圖騰和早期人類的的生活有這樣密切的關係,因此,圖騰崇拜也就成為促進人類情感的主要契機。由於個體生命的“自意識”和對整個人類的“類本質”的認識上和盲目和矛盾,即個體已經產生了萌芽狀態的自我實現的衝動,但對人類所擁有的自由自覺創造的本質力量,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要借助圖騰的力量實現自己的要求,這就對圖騰產生了肯定性情感。但是,要得到圖騰的保佑,又必須遵循一係列禁忌或舉行各種儀式,以防止圖騰降禍於人類,這又引起人們的否定性情感。這樣,在同一圖騰上,人類集中肯定性和否定性兩種性質對立的情感,肯定性情感主要表現人類對圖騰的依賴、崇敬。在圖騰崇拜階段,在社會關係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特別是家庭還沒有形成時,人與人之間的肯定性情感還在許多方麵顯得薄弱,親密、愛戀等感情還沒有充分地表現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情愛(如母子之愛)和性愛還帶有相當程度的動物性色彩。相反,人對圖騰的感情卻是那麼深厚,而這種現象正是人類肯定性情感發展的一段曲折的經曆。在對圖騰保持這種強烈的肯定性情感的同時,由於人們相信圖騰的力量,又害怕觸犯它,得罪它,受到它的懲罰,因此,總是小心翼翼遵守這種禁忌,恭恭敬敬地對它進行頂禮膜拜。這就使人們對圖騰充滿了恐懼的感情。其實,這種源於人類還末對事物發展的規律有比較充分的認識,而產生的否定性情感,就是人類對外在的自然力量的恐懼,以及對人自身力量弱小的擔憂和恐慌。於是,圖騰成了人對整個自然界本質關係的縮影,成了人對自然界矛盾的情感態度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