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圖騰崇拜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曆史地位,圖騰也就成為民族學、人類學、考古學和宗教學、審美發生學的研究對象,其中討論得最多、收獲最大的是圖騰崇拜的社會意義。而從它與人類心理發展及其與原始藝術的關係進行研究的,也有一些學者進行過,前者如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後者如我國學者岑家梧先生所著《圖騰藝術史》,這樣的研究,對於我們理解圖騰在民族美心理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與意義,是有很多啟示的。這裏,我們想從圖騰製在人類把自身從自然界分離出來的本質意義著手,來討論一下圖騰對原始群體的共同心理素質以及圖騰物對各氏族審美活動的具體影響,從而達到揭示它的民族審美心理的原始積澱中,對於民族的集體潛意識、民族自我意識和民族性格特征的曆史作用。
圖騰崇拜產生於人類進入母係社會的階段,它的出現是同製造和使用工具來進行有目的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活動一樣,是人把自己從動物界區分出來的重要標誌之一。遠古時,人類同自然的關係“完全象動物同它的關係一樣,人們就象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力,因而,這是對自然界的一種純粹動物式的意識。”對變幻莫測的自然,人隻有本能地適應,還不可能進行有意識地改造。隻有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隨著人類在從猿到人進化中的不斷發展,終於到了製造和使用工具這一步。這時,哪怕是再簡單再粗糙的加工,說明人類已經不安於永遠服從本通能的枷鎖,要把自己對於外在世界的要求過實踐活動表現出來。這時,人類就開始意識到了自己與自然的對立,開始產生了“自意識”。這樣,人類已經擺脫動物本能的支配,進入具有創造意義的勞動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這一創造勞動的特征十分清楚的說明:“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他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為規律決定著他的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馬克思這裏所說“他自己所知道的”目的,就是人類脫離動物的根本界限——通過製造工具表現出來的自由自覺創造的“自意識”。這是建立在對自然界的規律性的認識和掌握的基礎上,對自身的行為提出的合目的性的要求。
但是,這種對規律的認識和掌握是十分有限的,還有更多的事物對人類來說還是盲目的,他們的許多行為也並非能夠成為現實,這樣就使人類“自意識”的產生還處在一個萌芽的階段,一種朦朧的狀態中。他們感覺到自然界還有神秘的力量,有一種魔力,在對他們的行動施加影響。於是,他們說就直觀地認為,大自然中各種事物同人類一樣,具有靈魂和意識,隻有當它們樂意的時候,人的願望才能實現,狩獵時才會打到野獸,采集植物時才會碰到好運氣。反過來,當大自然不樂意的時候,等待人類的就是災難,為了逢凶化吉,實現自己的願望,人們就想方設法使大自然願意給人以順利的機遇。但是,如果對所有自然物都采取恭恭敬敬的態度,人們在客觀世界麵前簡直是無法動彈了,於是,他們就選擇了某個自然物作為自己的靠山,對它采取恭敬而虔誠的態度。崇敬它,保護它,並希望由此獲得力量去對付和戰勝其它自然物。這在今天看來幼稚可笑的事,在當時必定是十分嚴肅的頭等大事,這說明了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並非一蹴而就的,總是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矛盾運動中,從螺旋狀的前進路線中逐步增加著人類的“自意識”。
那麼,哪些事物可以作為自己的靠山呢?是什麼東西在冥冥中主宰著人的命運呢?有了初步“自意識”的人們,總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大自然中最有力量的,因此他們就用“尋根”的方法找到能夠庇護自己保礻右自己的對象。由於那時的人們對生命的來源和繁衍根本不可能有正確的認識,往往把某些偶然現象看作使女性感靈受孕的原因,並且把它當作生命之根,當作整個民族的祖先。於是,簡狄吞玄鳥卵、薑女原履大從跡的傳說就成為他們的深信不疑的史實,玄鳥(一般認為它的原型是燕子)和熊就被當作商人和周人的祖先來崇拜,被用來為氏族命名,並且逐步規定了一整套禁忌,圖騰崇拜就這樣形成了。這樣,人類在自己的自然界連在一起。但這不是一種簡單的退步,而是從盲目地受整個自然界的控製,到自己創造出一個特定的崇拜對象,以有助於實現向其它自然物抗爭的目的,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每個氏族或胞族在人口繁衍、群體分化的過程中,還會出現新的圖騰,於是呈現不同的層次,有原生圖騰和次生圖騰之分,這就如同人類的長輩,象祖父、父親,雖有輩份的分別,卻都有幫助和保護後代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