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崇拜是維係氏族團結的精神力量
圖騰崇拜內含著深刻的社會文化意義。圖騰崇拜由於受共同體的血參關係製約,又與人們的生產方式、思想信仰是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它是維係氏族團結、凝集體內部意誌的一種精神力量。作為人類感知事物的特殊表現,圖騰則是信奉者對自己、自己的共同體與生活環境及其物產不解之緣的珍視和篤信。相傳我國雲南布朗族在傳統中則視竹鼠為父母靈魂的標征物,對其十分敬畏,常退避三舍。後來雖開禁而捕食,但捕食前要在村寨的禁忌日舉行祈禱,再將竹鼠切碎分給每戶一小點,讓人帶回去先祭家神,以為這能給各家送去吉祥。
在圖騰的社會結構裏有極嚴厲的規則和禁忌。同一部落的族民不僅彼此認為是兄弟和姐妹,同時也必須相互照顧和保護。當部落中的任何一個人為外族所謀殺時,謀殺者的一族必須擔負起追償血債的的責任。而且圖騰的結合力量似乎遠遠超過家庭的力量。
如,弗萊節爾在《金色的樹枝》一書中,談到了納塔爾(南非聯邦的一個州)和蘇路蘭(納塔爾州的一個地區)的異教徒的儀式,這些儀式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能夠食用新收獲的果實。祭祀的肉是和穀物、菜蔬、果實一起煮的。土王給每一個臣民嘴裏放一點點這種食物,凡是得到這種食物的人在整整一年中都受人尊敬。如果在聚集於土王的克拉阿利裏的人當中,有誰在慶祝典禮結束之前嚐了新收獲的果實,那他就得死去。這種儀式顯然是遠古時期圖騰崇拜儀式的一種傳統形式。這種儀式的社會意義是十分明顯的,臣民們對土王的依賴,就像是對神的依賴一樣。以此達到維係人心的目的。這是對圖騰崇拜維係氏族團結精神力量的一種繼承形式。
在中國,天子拿最初的收獲物祭祀自己的祖先,並且比他的所有臣民都先嚐到這些食物,也同樣是為了維係民心的一種繼承圖騰崇拜的形式。而直到如今人們還能親眼目睹的天壇、地壇,正是這種圖騰崇拜的遺跡。
圖騰崇拜的雙重崇拜價值
由於圖騰崇拜是自然崇拜與靈魂、祖先崇拜交替、交織過程的產物。所以,圖騰崇拜的對象,具有雙重崇拜價值。它既具有直接的實質對象的意義,被當作圖騰的自然物本身,因為和人的特殊功利關係而被功利為自然聖物,實際受到人的崇拜;同時又具有間接的象征對象的意義,被當作圖騰的自然物,常常是作為人們的祖先和氏族、部落的一種符號、一種標誌物而被人們敬奉。
如,澳大利亞土著繁殖圖騰動植物的巫術儀式“項吉齊烏瑪”,是圖騰轉化觀念的生動體現。以袋鼠為圖騰的阿達蘭部落,由氏族長率領全氏族的成年男子參加,在圖騰中心舉行。儀式的中心環節是由青年用自己的血液滴地象征袋鼠靈體的一塊石頭上(其他氏族有以油脂和赭石塗沫此石頭的),同時念迫使袋鼠繁殖的咒語,意在以此把袋鼠的精靈引向四麵八方,在那裏轉化為新生的袋鼠。
圖騰崇拜對民族審美心理的奠基意義
現代民族的形成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其最早形態是以原始遊群這一人們共同體出現的。探討民族審美心理的形成,研究;社會意識形態對它的作用,就不能不把探究的觸角伸向幾萬年前或更遙遠的史前年代,在追溯人類自身形成和藝術起源的基礎上,正本清源,去推測作為民族雛形的原始遊群以及氏族、部落的群體審美心理的萌發過程。這裏,首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原始人的圖騰崇拜與人類最初審美活動的關係,以及它對人類早期群體審美心理的意義。
圖騰崇拜在人類早期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謂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母權製時期氏族或胞族的信仰:特定氏族或胞族的人們把某一植物或動物或無生物視為本群體的祖先,同時又是他們的保護神。它發布神諭,保礻右並且眷憐它的子民。屬於某一圖騰的人們,也承擔著相應的義務,他們必然崇敬奉作圖騰的自然物,不得殺害或加以毀壞,也不可用輕侮的態度來對待它。如果人們承擔了規定的義務,就會從圖騰那裏獲得力量,得到幫助。反之就會遭到災禍。於是,人們對圖騰就有了一係列禁忌。從圖騰是自然物來看,和自然崇拜或動植物為崇拜對象,以祖先或血緣靈魂為其崇拜內容的原始先民各種觀念意識的特殊表現形態,所以,圖騰與各民族先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