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愛情挫折心理(2)(1 / 3)

在戀愛過程中,戀人的俊美形象,悅耳的聲音,幽香的氣味,甜蜜一吻,都是一個個條件刺激,這些刺激在戀人之間引起了一係列的條件反射,這一係列的條件反射按照一定的方式不斷進行,就形成了動力定型——感情的產生與深厚,這時如果一方提出分手,就會使已經建立的動力定型受到破壞。昨宵還相會在花前月下,今晚忽陌若路人。這樣使已形成的反應係統產生不適應,致使定型遭到破壞。於是就會產生不滿和痛苦的體驗,即失戀。如何從失戀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應該理智地對待失戀,重新樹立自信,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理智疏導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通常都具有雙重性格的因素,即理智的“我”和感情的“我”。在失戀的情況下感情的“我”往往會壓倒理智的“我”,但要擺脫痛苦的折磨,則必須用的理智的“我”去提醒、暗示和戰勝感情的“我”,學會自我疏導和反向思維。恩格斯曾說過,愛情是以互愛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戀愛是雙方自願的事,絕不能一廂情願,隻從自己一方考慮。失戀者應當仔細地分析一下,反思一下自己的條件是不是符合對方的擇偶標準。如果基本符合,不妨再做努力;如果根本就不符合,就理應激流勇退,切不可陷得太深。應該用理智來說服情感,尊重對方愛人的權利。相反,既又因此擁有了重新擇偶的自由。象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友好的分手,說一聲“再見”!英國詩人雪萊向他表妹求愛,遭到拒絕後,就說過:“愛情既然屬於心不屬於身的,那麼,她不再存在了。”這就是采用理智疏導法。

更新,升華

許多人失戀後,在痛苦中難以自拔,整天喪魂落魄,無所事事,到處遊逛,什麼理想、工作、學習統統置之腦外,這些都是不正確有態度。長此以往,不僅難以迅速擺脫失戀的痛苦,而且會降低自己的人生價值,以致造成新的選擇的困難。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失戀不失誌,把精力專注到學習和工作上,使生活十分充實,從而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華。同時,又創造了更好的擇偶條件。

心裏學研究表明,失戀後的人一般都有一種“報複心理”:“你看不起我,我就幹給你看看。”這種心理可能發產生兩種結果:第一,驅使一些意誌力差,理智感弱的人去幹出一些愚蠢的傻事;第二,對於意誌堅強,理智健全的有誌者來說,這種“報複心理”又會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反應,驅使他們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生活的更大範圍中去,如在事業中創造成就,即以事業的成功讓對方覺得後悔,從而“報複”了對方對他(她)的“小看”。有誌氣的失戀者往往會在失戀後創造出輝煌的成就。象歌德、貝多芬、居裏夫人、牛頓等曆史名人,都是在飽受愛的痛苦之後,才取得輝煌成就的。

有這樣一個愛情故事。有兩個青年在農村插隊期間相愛了,在整個戀愛過程中,是男方主動追求女方的,可是沒多久,男方回北京考上了一所學院的化學係,女青年後來進了一個集體所有製的工廠。男方剛考上了大學,就來找女青年說:“我考上大學了,再過幾年一畢業可就是工程師,成了高級知識分子。你呢,還不是個普通工人,到那時我們能有共同語言嗎?你看咱們的關係應該怎麼辦?”這位姑娘二話沒說,掉頭就走。一路上她沒有眼淚,也似乎沒有悲傷。回到家以後,正巧她中學最要好的同學在,就把剛才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然後兩人抱頭大哭一場。哭完,這位姑娘說:“剛才發生的事情一切都讓它成為過去吧,我把愛與恨都埋在心底。”一年來,她沒有哭過一次。在一般情況下,也沒笑過一次,見了一般人,沒必要時也不再說話了。周圍的人都以為她瘋了,精神受刺激太大了。結果怎樣,那個男的考上的不過是一所普通學院的化學係,而這位姑娘憑著一股毅力,刻苦學習一年,終於考上北京另外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學的化學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