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事”的重要性之一:
知道“首、手”為什麼同音嗎?
“首、手”是一個完整的思維係統
大腦思考的內容隻有通過手的體現,才能更為清晰
“記錄事”在我們整個“職場練洞察”的“做事循環圈”中,處於中心的位置。
在之前的“確認事”、“快做事”、“做完事”、“總結事”中,每個部分都包含著“記錄事”的內容,而且在每個部分中“記錄事”都是作為該部分很重要的內容存在,可以這麼說,任何一部分如果沒有事後記錄都不算是做好了,隻有最後記錄好了,才算是真正地做好了。
“記錄事”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這是因為,“職場練洞察”的“做事循環圈”中包含著兩大思維訓練體係,一個是“做”的體係,還有一個是“記”的體係。
“做”的體係,包括了“確認事”、“快做事”、“做完事”、“總結事”。
“記”的體係,就是“記錄事”。
這是一個對洞察力訓練很有效的組合,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記”,“做”得再好,對洞察力訓練的效果也是不完整的。
“首、手”是一個完整的思維係統
“首”、“手”之間的關係就好比一種“對話”。
我們的思考,其實是一種心理影像產生的過程,但是這種心理影像,我們可以感知到,但是不能像視覺圖像那樣可以用肉眼看到。
在思維之初,這種影像在我們的感知中是很模糊的、不穩定的。
但是,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把思考中產生的心理影像用概念與結構表現出來,大腦與記錄之間就形成了一種互為映射、相互印證的“對話”關係,就能幫助我們把思考的影像從不清晰、模糊變成清晰、準確的影像。
這樣互為映射、相互印證的關係就好像大腦與記錄之間在對話一樣。
一種情況:
“大腦”:在思考……
“記錄”:把大腦思考的影像寫了出來,記錄說,大腦,你看這是不是你想的?
“大腦”說:讓我看看……這個概念對,那個概念不對,這裏的結構關係好像不對……
“記錄”:修改……
“大腦”說:這下對了,我是這樣思考的。
還有一種情況:
“大腦”:在思考……
“記錄”:把大腦思考的影像寫了出來,記錄說,大腦,你看這是不是你想的?
“大腦”也許會說:嗯?好像是我想錯了,都不對。於是大腦開始新的思考……
記錄在思考中的作用就在於:
它能顯現思考內容,審視思考內容,從而達到思考的準確、清晰。
我們的思維能力在這種互相“對話”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強化,變得精準……
記錄事的重要性之一:
假如:一個是有著很好記性的人,一個是記性很差的人卻有隨手做記錄的習慣,他們倆同時出庭為某件事作證,前者提供的是自己的記憶,後者提供的是當時的記錄,你猜猜法官會采用誰的證詞?
這就是記錄的價值!
法官一定更采信後者的記錄
俗話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因為人是會遺忘的,所以要記錄。
我們的記憶不像電腦那樣,隻要你存放好了,什麼時候想要,就可以完整地一個字節都不差地找出來。我們的記憶可沒有這樣的本事,時間一長,細節就開始遺忘了,時間越長,遺忘得越多。
當然,你也可以去訓練你的記憶能力。不過就我個人觀點來看,記憶能力訓練那是小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作為一個職場人來說,時間、腦能都很寶貴,我們要把時間、腦能花在更有用的地方。我們有更便於記憶的手段,就是記錄。
記錄對記憶來說,有著記憶無法替代的作用。
記憶隻有你自己才能確認,別人是無法確認的。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對過去的某一件事請,你的記憶是這樣的,別人的記憶是那樣的,這時都說對方記錯了,究竟誰記錯了誰也說不清楚,這就是記憶存在的問題。這時如果其中一個人拿出當時的記錄,那就不一樣了,一定是以白紙黑字的記錄為準了。
記錄除了能幫助強化你的思考、記載你的曆史,還能有效地監控、管理你做事情的進程。
每天開始的時候你把要做的事情,一件件都記錄下來,然後在一天的過程中你再記錄下發生過程,這樣到了一天結束的時候,你再檢查一天內的推進情況,你就能很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推進結果,哪些完成了,哪些沒有完成,什麼原因造成沒有完成的,後續應該如何?都能在你的記錄中找到答案,隻要你會了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記錄”動作,你就能把你要做的事情管得妥妥帖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