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場練洞察”模型:做事循環圈之三:做完事(第七講)(2 / 2)

作為一個合格的職場人員,要把“沒做完事”看作是自己的最大恥辱,避免“沒做完事”的發生。

“沒做完事”發生一般會有這樣幾種原因:

1.計劃本身的環境條件、目的發生了變化,原來製定的計劃沒法推進下去了。

2.事情與事情交叉,推進的過程中搞亂了,把有些事情給忘了。

3.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超出了你能做事的時間。

4.責任心不強,被自己拖掉了。

這其中第一、二種出現的情況比較多,第三種情況有,但不太多,第四種情況就不太多了,如果有,這種人估計也給炒了魷魚了。

要避免“事情沒做完”的發生需要記得這樣幾條

第一條:

當你發現正在做的事情發生了變化的時候,原來的計劃已經沒有辦法推進,千萬不要放在那裏不管了,而是要及時與你的主管溝通,把計劃無法繼續推進的原因、理由充分溝通清楚。這樣由主管來決定是調整計劃,還是停止計劃的執行。

《呂氏春秋》上有一句“法有要與時也”,法是這樣,任何計劃也是這樣,當那個“時”發生變化的時候,計劃也一定要變。

與主管及時溝通的意義是什麼呢?

如果主管告訴你計劃停止了、調整了,你就可以終止這件事情,開始另外一件事,這樣,事情就會有一個結果。

要是你遇到一個猶豫不覺老是在那裏做思想鬥爭的主管,如果主管沒有答複你,那你的責任已經沒有了,但是你需要保留好你與主管的溝通紀要,那是證明你已經盡責的憑證。

第二條:

當你同時做幾件事情的時候,這個時候能救你的,就是你的良好職業習慣,還記得我們在前一章講的小簿子嗎?對!就是那本記載你每天“要幹什麼”以及“幹了什麼”的小簿子。別小看這本小簿子,它是能幫助你做再多事情也不會亂的秘密武器。

因為,這本小簿子,要求你每天晚上總結一天工作,這種總結其實是一個係統的思考:分析分析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沒有做完?沒有做完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如何處理?→後續工作是什麼?→第二天新的工作是什麼?有了這些思考,相信再多的工作都不會遺漏,都能有條不紊地推進。

所以別小看了這本小簿子,好好用它,它是你的秘密武器,它能幫助你“結果追蹤”,按照我們講的方法去用,任何事情在它的作用下都會有結果!你要堅信這一點!

第三條:

如果你的主管覺得你特別能做事——這種事絕對很容易會發生的,特別是你看了本書並開始實踐以後,給你安排了不少事情,你可能會忙不過來了。我想給你一個建議,再忙也不要向你的主管說:“就是不睡覺我也忙不過來了”。當然不可能不讓你睡覺的。要玩命一樣地工作,但是並不是真要你的命。

這時你要學會一條“請求支援”,一個人是需要組織的,特別是在工作的時候。主管總是一不留心就給特別能幹活的下屬安排太多的工作。這時,你要學會向主管發出支援請求。這樣主管就會知道,啊呀,給小丫頭布置的事情太多了,自然會給你解決的。

記住“工作太多幹不了”與“請求支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你認為自己幹不了,你承擔不了這些責任了。

後者是:給我人手我依然能把事情做好,承擔責任。

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在主管的心中會留下不同的感受。這種區別你要好好體會一下。

在職場中“做完事”與“確認事”一樣,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必須牢牢記住。

什麼叫職業人?不是因為你能做事,而是因為你能做完事!記住效能決定價值,就好比商品一樣,隻有有銷路的商品才有價值,沒有銷路的商品是負價值,因為為了存放、處理這些沒有銷路的商品,還得為它付出費用。同樣道理,職場人的價值由她的職場效能決定。項目、團隊、客戶、股東都是因為你不斷做完事,才會獲得利益。不是因為你做過事而獲利的,如果你隻是做過事而不是做完事,那你就和沒有銷路的商品一樣,你不僅消耗了公司給你薪水,而且還在消耗公司的其他投入,這種職場人的價值是負的。

所以作為一個職場新兵,在入職的時候就需要把這樣的概念烙入你的大腦,並牢牢記住——做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