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場練洞察”模型:做事循環圈之一:確認事(第五講)(2 / 3)

很多時候這種還原能力決定你的職場前途

“聽的確認”——“問”&“複述”

前麵故事裏的那個二徒弟,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其實做得也是不合格的。

他雖然在聽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以為還原了師傅的心理影像,但是他還原的未必就是師傅的心理影像。他師父看重他的是他的細心。

他隻有經過“問”、“複述”這兩個環節才能真正確認他師傅的心理影像。

他如果經過“問”、“複述”這兩個環節,就能知道他師父真正想買的是什麼鞋,那樣他去找的時候目標就簡單了很多,也不用讓他師父等很久了。

“聽的還原”+“問”+“複述”=“聽的確認”

不懂的一定要“問”!

在聽的過程中,遇到聽不懂的事情該怎麼辦呢?一定要問清楚,不懂裝懂隻會給自己添麻煩。

當然在問的過程中,也許你會遇到一些主管斥責你:怎麼連這個都聽不懂?你們學校是怎麼教的?

遇到這種情況,你千萬別往心裏去,你要有自己的職業信仰,不懂的一定要問清楚!不清楚的一定要弄清楚,這是一種“職業信仰”。

你的心中隻要有了這個信仰,相信在未來的職場路上,你積累錯誤的東西會越來越少,挑戰未知事物的信心會越來越強。而缺乏這種“信仰”,你積累的都是錯誤的東西,錯誤的東西越來越多,挑戰未知事物的信心會越來越弱。所以千萬不要因為遇到態度不好的主管就不敢問問題。

即使你以為自己明白了也要“複述”給對方,請對方確認。

之前講的是溝通中,那麼溝通之後,在心裏有了一幅清晰的影像了,以為自己都聽懂了,認為這樣就好了。

這遠遠還沒完。經常當你“以為”沒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會出問題,這不僅僅是新手會犯的毛病,很多沒有經過規範訓練的職場老手也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在職場中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有“以為”的思想,“以為”是最會害死你的黑手。

當你“以為”的時候,一定記得要和對方“複述”,你要把你腦子中還原的影像給對方複述一遍,讓對方聽一遍,看看你理解的是不是對方所想的。

如果對方確認了你複述的內容,那才ok了。如果對方認為你的理解有誤,就要繼續溝通清楚,直到你理解的就是對方心中的影像。隻有經過這樣“複述”的確認,溝通才是有效的、有質量的。

確認好了之後,必須記住一個小動作:

把所有的口頭確認變成文字確認!

職場上,永遠沒有口頭的東西,隻有白紙黑字具有法律效用的文本。

一般會有幾種文本確認形式呢?

會議紀要:

如果溝通是以會議形式舉行的,就算是兩個人麵對麵溝通,也是一種會議形式。

那麼,會後馬上就要寫會議紀要。

請溝通者簽字確認,或者郵件回複確認(記住這種郵件直接寫在內文中,不要用附件!郵件必須要在服務器上有備份)。

電話紀要:

如果是電話溝通的,那麼電話結束後,要馬上寫一份電話溝通紀要。

請確認者傳真簽字確認,或者郵件回複確認(記住這種郵件直接寫在內文中,不要用附件!郵件必須要在服務器上有備份)。

如果是在MSN、手機短信等工具上確認的:

那麼建議用相關的軟件,把MSN、QQ整合到服務器上保存,不用擔心電腦係統重裝丟失對話記錄信息。

如果溝通的事情很簡單,也可以用手機的短信進行確認。

但是最好采用有對話式短信功能的手機,能夠很清晰地反映對話的過程,一般手機的短信是看不出對話關係的。

而且還要有海量存儲短信,隻要手機不丟,對話信息就不會丟的。

記住:隻有文字確認好了,文本保存好了,這次溝通才算結束了。

這裏額外要記住的一點是,所有文字確認的文件都必須保存,即使是短信、即時聊天信息,也不能丟失。在職場中信息、文本的保存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可以起到保護你的作用。

“講的確認”之:“講的計劃”

你必須掌握“講的計劃”的兩個理由

1.作為一個新進入職場的女孩子,你與比你職位高的人溝通,在溝通結束時,如果提出讓別人給你複述一遍讓你確認,從道理上來說,這是對的,很規範,問題是職場中到處充斥著缺乏職業素養的前輩、老人,你讓TA向你複述,這會讓TA覺得你這小丫頭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以下犯上的感覺。這對你以後的職場生存不利。所以為了能夠做到“講的確認”,你必須要做好一些功課——講的計劃。

2.在職場中,有這樣的潛規則(不要對所有的潛規則害怕,有些時候,潛規則是真規則,是需要遵守的):兩個人進行溝通,溝通紀要一定是由職位低的那個人寫的。作為職場練洞察的愛好者來說,寫紀要是一項十分鍛煉概念與邏輯能力的工作,所以不管將來職位有多高,都應該主動寫紀要。

所以,為了保證你的溝通質量,你在與別人溝通之前,要做好一些功課——講的計劃。

要學會“講的計劃”,請牢記下麵這張結構圖

“講的確認”之:“講的計劃”……什麼是“講的目的”

“講的目的”,是一種很基本的職場意識

職場,不是一個讓你隨便講話的地方,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很多人遇到的職場挫折都是源於隨便講話。

但是,很多人都管不住自己的嘴,拉開嘴就講。

這是因為,TA們處在“反應”的思維體係,在“反應”的思維體係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脫口而出,而且很多從小就因為反應快被家長、老師所表揚,結果深陷反應快中了。

“講的目的”,是幫助你擺脫“反應”,進入“洞察”思維體係的職場意識。

當你要講話時,多想想“講的目的”是什麼?你想達成什麼結果的時候,你就不會脫口而出,說了再說,不計後果了。

什麼是“講的目的”

“目的”是種心理影像,可能是你第一次聽到,但是請你一定要牢牢地記住:目的就是一種心理影像。

“講的目的”是一種影像:

任何目的都是一種心理影像,包括“講的目的”也是一種心理影像。

“講的目的”就是你通過和別人講話後希望達成的畫麵。

既然“講的目的”是一種心理影像,那麼,在想的時候就必須在頭腦中把這幅影像看得很形象、很具體、很完整,猶如身臨其境。

“講的目的”是一種操控: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講的目的”也是一種操控別人的方法。

你與別人講話的目的在於,希望別人通過接收到你的心理影像後,發生相應的行為,從而達到你想要的影像。

所以,你必須保證你所傳達的心理影像一定是對方所能接受的,並能發生相應行為。

而這種相應行為又能符合你的“講的目的”的心理影像。

“講的目的”是一種策略:

因為“講的目的”能讓你通過講話,操控別人的行為,以實現你想要的心理影像。所以,你的“講的目的”同時也就包含著策略性。

你要考慮,和誰講話,這個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有著什麼樣的個性、特點,與你的關係如何?怎麼樣才能順利地接受你講的內容,並按你講的去做。

有了這些思考,你講的內容就會有策略性。

比如,你發一個行程通知,要讓人家接機,你就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而是要用很客氣的、請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