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場——最適合訓練洞察力的地方(第四講)(2 / 3)

什麼是概念能力?

概念,是對事物進行洞察以後,歸納、總結、概括出來的。

同一樣事物由於人的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不同,所表述出來的概念也是不一樣的。

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越強,表述出來的概念也越簡潔、精煉、形象、易於理解;反之,表述的概念空洞、模糊、混亂、無法理解。

這種通過洞察用歸納、總結、概括的方法表述事物內在概念的能力就是概念能力。

女孩子常常犯的毛病就是,抓不住想要表達事物的概念,說出來的概念沒有她想說的那個事情的內涵,別人聽了她說的概念,要麼理解岔了,要麼聽了一頭霧水,給人感覺概念太大、太散,常讓人感覺詞不達意、語無倫次,囉嗦、不知所雲。

職場訓練洞察力能練出——邏輯能力

我們通常認為邏輯在思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這個作用究竟有多重要?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其實我們很多人是不清楚的,甚至在認識上是存在偏差的。

按照我們一般人理解的邏輯來運用邏輯,不但不能強化洞察能力,反而會破壞我們的洞察能力。

正確理解邏輯以及邏輯的作用

思維的核心不是邏輯:

為什麼這麼說?如果思維的核心是邏輯,那麼現有的電腦就可以替代人腦了。

為什麼電腦不能替代人腦?是因為我們思維的核心是對現象世界背後的本質世界的洞察,是一種洞察思維。

這種洞察是現在的電腦技術無法做到的。

那麼邏輯在洞察力中起到什麼作用呢?

邏輯在洞察力中起到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就是“指路”的作用。

邏輯指引洞察力對目標進行思考。

女孩子的大腦有洞察思維潛能,如果沒有邏輯的指引,看問題往往看不到點子上。

第二個作用就是“輸出”的作用。

洞察的結果在大腦中往往就是一幅心理圖像,是一種心中突然豁亮的感覺,要把這種圖像、感覺有效地表達出來,第一個需要“概念”,第二個就需要秩序,隻有概念準確、內涵條理清晰有秩序,這樣聽的人才能聽懂。

試想,你心中看明白的事情,在表述的時候,即使概念清晰,但是內涵沒有條理、秩序混亂,別人能聽懂嗎?也許能聽明白,但那一定聽得十分費勁,還得加工。

邏輯能力:

這種在思考的時候能引導大腦,之後又能有序地把概念、內涵表述出來的能力就是邏輯能力。

職場訓練洞察力能練出——洞察力心理狀態

你知道,人腦與電腦的相同之處嗎?

Office軟件要在電腦上運行,必須先裝windows軟件,否則office軟件是運行不起來的。

同樣道理,人要思維,必須進入相應的心理狀態,否則也是無法進行思維的。

洞察的心理狀態

人的兩種思維體係:

一種是“反應”思維體係,一種是“洞察”思維體係。

思維體係組成:

思維方法+心理狀態=思維體係

洞察思維體係的組成:

洞察思維方法+洞察心理狀態=洞察思維體係

洞察思維狀態是洞察思維體係的基本保障。

可以這麼說,即使一個人再精通洞察思維的方法,但是不在洞察的心理狀態中,那麼也是無法進行洞察思維的。

洞察的心理狀態的重要性:

思維的心理狀態決定了思維體係。

我們以往隻注意到了思維方法—方法論,忽視了心理狀態的作用。

偉人的思維很多都是洞察思維的結果,我們隻注意到方法論的學習,沒有注意到對於TA們的心理狀態的學習。

不在TA們的那種心理狀態中,對方法論的學習是大打折扣的。

洞察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

要感受這種狀態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進入,要知茶滋味,隻有自己去喝才能知道。

進入洞察的心理狀態,你會發現你的意識好像進入另外一個空間,與我們平時所處世界隔開了,給你寧靜、祥和、清亮、和諧、理性的感覺。

職場訓練洞察力能練出——腦能

你知道,大腦與肌肉的相似之處嗎?

肌肉、大腦都可以存儲能量。

肌肉存儲的能量我們習慣叫作體能,肌肉存儲的體能越多,我們的運動能力也越強。

大腦存儲的能量叫腦能,大腦存儲的腦能越多,我們進行洞察思維的時間也越長,洞察的高度、廣度、深度也越高、越廣、越深。

我們可能第一次聽到“腦能”

腦能,是進行洞察思維的能量保證。

人能主動地、長時間地進入洞察力的心理狀態,需一樣東西作保證,這就是腦能。

腦能和體能很像,人要提高運動能力,就必須提高體能,體能提高了運動能力也就能提高。人要提高洞察思維能力,就必須提高腦能,腦能提高了,洞察思維能力也就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