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拋開依賴——讓自己成為生命的舵手(1 / 2)

依賴心理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表現,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麵發展不成熟,過分依賴他人,遇事猶豫不決、缺乏自信,很難單獨進行自己的計劃或做自己的事,總是依賴他人為自己作出決策或指出方向。依賴別人,意味著放棄對自我的主宰,這不利於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明確自己的責任,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做起,努力做一個自立的人。人都有依賴心理,有些人依賴心理很強,而有些人依賴心理較弱。心理學家分析說,依賴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影響一個人獨立人格的完善,製約人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新生命的誕生是從剪斷臍帶開始的,所以生命中所受到的最大的束縛也就是來自於對臍帶的依賴。要想自立,首先就要拋開依賴。

眾所周知的作家張海迪,5歲就患上了脊髓病,可憐的她從此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在如此大的打擊下,她沒有放棄、沒有失望,而是勇敢地站了起來。從那時起,她用超人的毅力開始了她獨自的人生。因為殘疾使她無法像常人一樣上學,於是她便在家中自學了中學的全部課程。除此之外她還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研究生的部分課程。從那以後,張海迪走上了從事文學創作之路,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文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等書籍。她的眾多作品先後在各國出版。

有這麼一個故事,或許你早已聽說:

一個人去寺院拜佛,卻看到旁邊有一個跟佛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也正在那裏跪拜,拜佛的人很驚訝,對方也看出了他的意思,於是說:“是的,我就是佛。我在拜我自己。”看到那個人更加驚訝了,佛接著說,“因為,求人不如求己。”

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隻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別人可以向你伸出援手,但是最終能夠幫助你的還是你自己。所以,別企圖依靠他人,要做一個自信、獨立、堅強、能幹的人。隻有這樣,才能處變不驚,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故應付自如,不再是他人避之不及的拖油瓶。挪威著名戲劇家易卜生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人是孤獨的、隻靠自己站著的人。”

我有一同學叫王強,他家境優越,生活無憂無慮,但他在上中學時就自覺培養自立的能力。進入大學之後,他開始嚐試勤工儉學,先後做過推銷員、家教、服務生等工作,在實踐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臨畢業時,某著名公司來學校招聘人才,經過麵試和考察很快相中了他。

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隻有自立、自強,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也隻有自立、自強,才能讓我們戰勝自己的命運。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家庭、學校的保護傘下,那麼我們做人是失敗的,我們的命運將是悲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