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有時候吃虧就是福(1 / 1)

中國的老人們常常勸說兒孫們:吃點虧不是什麼壞事。有遠見的人願意吃一些小虧,而避免最終的失敗,並且通過吃虧而獲利;鼠目寸光者隻顧眼前的利益,最後不是掉入失敗的深淵,就是被世人唾棄。如果能讓自己在職場獲得最終的成功,吃點小虧又算得了什麼呢?

吃得起虧,有時候是一種福氣。

過去有錢人家過生日辦堂會,特別喜歡點郭子儀的戲,因為這位仁兄不但官做得大、人活得長壽、多子多孫,而且還一直被唐朝皇帝客客氣氣地捧著供著,沒遭太大的猜忌,死後子孫也長保富貴。要知道伴君如伴虎,郭子儀是武將、功臣,曾統率過幾十萬大軍,能混成這樣,差不多算是個奇跡了。

個中原因當然很多,但老郭雖是一介武夫,卻諳熟跟皇帝公關的奧妙,這一點則是很重要的一環。史書上記載,郭子儀經常給皇帝上奏章保舉部下升官,有時候會被皇上毫不客氣地駁回來,兒子們很生氣:沒咱老郭家出生入死,現在皇上姓啥都不好說呢,咋了,這麼不給麵子?老郭卻不但不氣,反倒特高興:你們懂什麼?皇上最怕武將造反,如果覺得你有二心,為穩住你,你保誰就封誰,絕不會說半個不字;如今我老郭的舉薦皇上給駁了,那是他沒拿我當外人,咱偷著樂吧就!

皇帝是權力最大、膽子最小的一類人,因為他既擁有幾乎無限的權力,又深知周圍無數的野心家、陰謀家在覬覦自己手裏的權力,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撲出來向自己發難,想取而代之。因此對有能力、有功勞的功臣武將,他隻要不傻,就會不停地試探、周旋,弄明白你心裏究竟在想什麼。像郭子儀這麼聰明的老將,當然不可能不知道保誰能過關、保誰不能過關,這八成是找個機會反過來試探皇上,也給皇上一個小小發威的機會:瞅瞅,郭子儀厲害吧?可他厲害不過朕,朕就能駁了他的舉薦!小處發威,這大處就容易相處了。

唐代另一位大將渾瑊,每次給皇帝寫奏章,批示回來,一看是表揚就鬱悶,一看是批評反倒高興,說“皇上不疑我”,這和老郭的思路是一樣的。有時候吃虧就是福,罵你就是不拿你當外人,得幾句小批評不用太放在心上,啥時候領導對你總是客客氣氣,該說也不說,那你反倒要小心了。

有的人與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臉不認人,不想吃一點虧,這種人是否聰明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點虧都不想吃的人,隻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讓步、吃虧是一種必要的投資,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生活中,人們對處處搶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沒有什麼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虧,因為他已經處處搶先,從來不為別人考慮,眼睛總是盯著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占有它。他周圍的人對他很反感,合作幾個來回就再也不想與他繼續合作了。合作夥伴一個個離他而去,那他不是吃了大虧嗎?

有個人卻不一樣,他與朋友合夥做生意,幾年後一筆生意讓他們將所賺的錢又賠了進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錢的設備。他對朋友說,全歸你吧,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留下這句話後,他就與朋友分手了。顯得多有風度啊,沒有相互埋怨,這叫“好合好散”。生意沒了,人情還在。

任何時候,情分不能踐踏。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處處必想占便宜,於是,妄想日生,驕心日盛。而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勢,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於是便起紛爭,在四麵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很多人為了麵子和尊嚴,或者為了正義與公理,與對方強爭高下,最後一敗塗地,元氣大傷。沒有再起的東山,勝利也隻是贏得淒慘。

吃虧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還是做合作夥伴也罷,旁邊的人跟著你有好日子過、有奔頭,他才會一心一意與你合作,跟著你幹。

據說有個沙石老板,沒有文化,也絕對沒有背景,但生意卻出奇的好,而且曆經多年,長盛不衰。說起來他的秘訣也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隻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如此一來,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願意與他繼續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再擴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人人都說他好,因為他隻拿小頭,但所有人的小頭集中起來,就成了最大的大頭,他才是真正的贏家。

吃虧是福,因為人都有趨利的本性,你吃點虧,讓別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調動別人的積極性,使你的事業興旺發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下的吃虧,未必就是壞事。更多的時候,損失蠅頭小利會換得巨額大利。

做人要能吃得起虧,過於計較、得失心太重,反而會舍本逐末,丟掉應有的幸福。

心理學小貼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下的吃虧,未必就是壞事,更多的時候,損失蠅頭小利會換得巨額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