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愛拚心理容易過勞死(1 / 1)

過勞死指的是長期慢性疲勞後誘發的猝死,即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症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由愛拚心理導致的過勞死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調查顯示:腦力勞動的上班族是過度疲勞的高危人群,30~45歲的人群麵臨工作和家庭中的各方麵壓力,最容易過度疲勞;其次是18~25歲的人,他們麵臨讀書壓力,是過度疲勞的第二大人群。

一西南交大外語學院22歲的學子,因同時做3份兼職,過度勞累導致免疫力急劇下降而突然死亡。

華為員工胡新宇因為經常在公司加班,而身染沉屙,不治身亡。

這幾起猝死事件足以引起大家的警惕。腦力勞動者之所以感到疲勞,其實是心理的問題。隨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往往要付出許多倍的努力以取得成功,這時人的精神處於極度雜亂的狀態。受壓抑的感情衝突未得到及時宣泄時,就會在肉體上出現疲勞症狀,以致引起心理的扭曲變態,導致心理疲勞。

心理專家認為,這樣的疲勞看似微不足道,但若不注意,不及時調節的話,那麼導致的後果是輕則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質量,重則誘發多種身心疾病。如果是心理疲勞,千萬不要濫用鎮靜劑、安眠藥等藥物,要找出情緒憂鬱的原因,使心理狀態恢複平衡。病理性疲勞,應及時找醫生檢查和治療。

又是一起讓人惋惜的高校教師過勞死。何勇,這位年僅36歲的浙江大學數學係教授、博導,因彌散性肝癌晚期於8月5日與世長辭。家屬與學校同事公認的死亡原因是過度勞累。

“他再也不用說‘忙工作’了。”何勇的妻子不時擦著紅腫卻已流不出淚水的眼睛。連妻子晚飯後要求散步的小小心願都未能滿足的何勇走了,他回絕妻子的理由一直是“忙工作”。

何勇總是風風火火、精力充沛,一學年內他的工作考評是數學係平均考評得分的三倍。因此他的去世不僅外人想不到,“連他自己也想不到,所以他對自己身體很不在乎。”何勇的妻子哽咽著說。

今年5月31日,一向身體無恙的何勇突然發燒不止,“但他一直認為沒事”。6月9日以後,他還帶領學生參加高考閱卷,此時他已發燒至38℃。“但他很能忍,總說工作忙因此不去醫院看病。”何勇的妻子說,“還是我給他去醫院配的藥。”後來何勇實在是挺不住了,去醫院一檢查卻已患上不治之症,直到去世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他經常一回家就喊累,然後總要躺在床上休息一會。”何勇的妻子說,過度的勞累讓他很煩躁,幾乎沒有什麼心情陪7歲的兒子玩耍。而晚飯後陪自己散步也成了妻子時時盼望卻實現不了的心願。

美國心理專家斯賓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屬心理變態,在各單位的低、中級管理人員中尤為常見。工作狂與對工作有熱情者有本質區別——前者往往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而隻是拚命地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脫”,此外他們在工作中還常常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而後者則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能獲得巨大樂趣,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相反卻會聰明地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係相對融洽。考核顯示,盡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後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明顯不如後者。

由此可見,工作狂不僅對身體有巨大危害,甚至威脅生命,對工作也是有害無益。那麼,如何來積極預防、調適這種由愛拚心理導致的過勞死呢?

1.要懂得改善自己。要懂得去改善自己的心態,培養積極的心態、摒除消極的心態,並且改善自己所處的工作環境,進而達到心理平衡。

2.適當降低期望值。上班族應該適當地降低成就動機和對自己的要求,慢慢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敗,以減輕壓力,消除焦慮症狀。

3.學習一些放鬆技巧。跟心理醫生學一些適合於自己的放鬆方法,比如肌肉放鬆法、音樂放鬆法,以及休閑運動放鬆法等。這些有助於消除工作疲勞,使身心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中。休息好了,也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不用拚命地用大量時間去完成工作。

心理學小貼士

我們幹著工作,加著班,勞碌之外是很少能想到生活本來的顏色。今天,讓我們認真審視因勞累而倒下的一個個生命,並且讓自己勞逸結合,好好地愛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