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學會為自己減壓(1 / 1)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在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麵的壓力,如就業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學習與考試壓力、社交壓力、婚戀壓力。可以說壓力無處不在、壓力無處不有,這是必須麵對的現實。

適度的壓力,人們是能夠承受的,但是如果壓力太大,就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傷害。俗話說:“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太大吃不消。”適度的壓力不僅對身體無害,還會激發人們的積極性,使人變得機警敏銳,能夠集中精力辦事,增強鬥誌、迎難而上。但是,如果壓力太大,使人長期在緊張、焦慮、恐懼的狀態而得不到調節,就很容易引發各種身心疾病,損壞人的健康,甚至走向崩潰的邊緣。

日本著名學者池見酉次郎說:要想適應給人帶來強大壓力的現代生活,要想以頑強積極的態度生活下去,最重要的莫過於學會自我緩解精神負擔的訣竅。

美國醫學工作者曾作過一項研究,發現在174名住院病人中,有140人總是充滿了憂慮,而且其中一半人的症狀是由壓力所引起。人體對壓力的反應分三個階段:警覺、抗拒和力竭。在警覺階段,人體注意到壓力源,內分泌腺開始釋放荷爾蒙,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放大等特征;在對抗階段,人體自行克服壓力造成的損害,但如果壓力源沒有消失,人體就無法實現這一點;這樣一來,就進入到第三階段——力竭。這種狀態持續下去的後果,就是所謂的“壓力病”,如偏頭痛、心律失常、神經係統障礙等。因此,防止壓力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壓力,一旦壓力發生,也要盡快減輕。

壓力真的無法避免嗎?對這一問題,勵誌大師安東尼·羅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發現,多數人擔憂的事情中,大多都是不必要的。據他統計,在令人們憂慮的事情中,40%永遠不會發生;30%涉及過去的決定,是無法改變的;12%集中於別人出於自卑而作的批評;10%與健康有關,但憂慮顯然隻能讓健康問題更糟糕。最後,隻有8%令人憂慮的事情,可以列入“合理”的範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麵臨一定的壓力,而且時常感覺壓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排解壓力。

曉雪是一個公司的廣告策劃部門經理。搞廣告策劃的,給人的第一印象似乎就是頭發倒豎、衣衫不整、滿臉的灰塵,卻兩眼放光。但曉雪卻恰恰相反,她更像一位大學裏的教授:寬寬的眼鏡架在直挺的鼻梁上,一身素雅的工作套裙,顯得她更加精幹利落,紮在腦後的頭發一絲不苟,看不到一絲的雜亂。

辦公桌上,隻有她現在正在考慮的一幅創意,看不見其他任何累贅之物;牆上也隻是幾幅藝術家的作品,更顯得高雅不俗。她在談到對於工作中的壓力如何解決時說:“壓力當然是有的,看你如何對待它。有的人被壓力牽著鼻子走,結果越走越亂,越走越糟糕。我喜歡清清爽爽地工作,不喜歡被一大堆的雜物糾纏著。當感覺有壓力的時候,我就檢查自己,是否清理了自己的心理,扔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讓自己更有創造性地工作。我總是定期地檢查自己的抽屜、辦公桌,看是不是又雜亂了。桌子上的雜亂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緒,讓人感覺心裏也很亂,總感覺被什麼東西堵著,結果壓力便來了。”

有的時候,換換自己的工作方式,換換自己的工作環境,也會緩解一下壓力。許多人都把壓力歸結為外部因素,認為壓力是外部環境造成的,其實從自身尋找毛病的發源點更重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當你感覺自己已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請檢查一下自己,看看是否有累贅之物加重了你的負擔,然後換換空氣,更有創造性地投入工作。

要正確看待自己。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不要因為一件事沒有做好就過分自責,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真心接受自己,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降低壓抑情緒的發生。

要善於傾訴自己的苦悶。人生在世,誰都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產生苦悶和煩惱是在所難免的。這時,我們就需要及時地向別人傾訴,說出了心裏話就會好受多了。內心有苦悶就要及時向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傾訴,如果總是自己憋著,任其鬱積在心頭,時間一長就會演變成沉重的精神負擔,危害身心健康。

該哭泣時就哭泣。哭泣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法,它能釋放我們體內積聚的能量,調整機體使之恢複平衡。心理專家認為:“癌症是沒有哭出的淚水。”哭出來,不僅會內心舒暢,還會抑製疾病的發生。但是,感情的疏解一定要適度,哭得太多太久反而會傷身。

心理學小貼士

放鬆心態,不要讓職場的壓力困住自己,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