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有助於延長壽命。美國科學家通過15年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一常識。大衛·斯諾登是肯塔基大學教授,他從1986年開始就對聖母修女學院的678位修女進行跟蹤研究,這些修女每年定期體檢,而且同意死後將她們的大腦捐獻出來供醫學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年輕時比較樂觀的修女,到年老後不容易患早老性癡呆症。越樂觀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對自身造成的壓力就越小。相反,經常焦慮、動怒的人歲數大後更容易中風和患心髒病。
幾年前,斯諾登和他的同事開始仔細閱讀180位修女在她們20多歲時寫的自傳,對生活持樂觀向上態度的修女在她們自傳中喜歡用“幸福”、“快樂”、“愛”、“滿意”和“充滿希望”等字句,而且她們要比悲觀的人平均多活10年。
另外,美國明尼蘇達梅奧醫院人員對800多人進行了為期3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情緒樂觀的人生存率遠遠高於預期值。另一方麵,情緒悲觀的人實際壽命與預期壽命相比,提前死亡的可能性高19%。
由此可見,良好的心理對保持身體的健康是多麼地重要。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身體生病了,而是我們的心理生病了。我們應該多注重心理的調節,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凡事想開些,克服緊張、恐懼、焦慮和痛苦等不良情緒,這樣才能夠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我們的生理機能的完善和健全。
現代社會雖然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和享受,並且創造了很多機遇和成就,但同時也讓人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無盡的煩惱。心理過於疲憊,從而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乘虛而入。
因此,要想擁有健康,我們除了關注身體健康、注重身體鍛煉和保養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心理健康的狀態,注重心理素質的提高,這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根本。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人類的幸福隻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夠建立起來。”隻有擁有了身與心的健康,我們的生活才會幸福美滿。
心理學小貼士
隻有身心都保持良好的狀態,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幸福和快樂。